巴行散记系列(骄傲的一天)
2006年9月29日,矿井的一个通风井正式形成,公司老总、部门经理、巴方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一起到现场参观。
9点半,钻头缓缓地从地下冒出头来,大家一起欢呼,鞭炮也同时炸响。
在祖国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们为祖国的生日又奉献一份礼物。
这不是矿山建好的第一个矿井,却是第一个完全依靠设备挖掘成的矿井。与以往的各个矿井项目不同的是,这个矿井掘进具有以下特点:
一、完全依靠机械完成作业,颠覆了以前钻孔、放炮、出渣的工艺。该井是利用直径二点五米的硬质合金钻头一直从地下120米深处一直切削成型,直接掘进到地面。
二、劳动强度很低,而且很安全。一共只有四个中方人员在地面操作机械,就完成了矿井挖掘,与按照传统工艺施工时,职工一身泥一身汗的形象大为不同。
三、进度很快,质量很高。直径二点五米、深度120米的矿井,一个来月就完工,而且掘出来矿井非常圆,四壁光滑、坚硬。四、能耗不高。所有掘进设备功率才100多千瓦,整条井施工用电才三万多度。
在场的巴方地质专家贾维德先生、办公室高级巴方管理人员阿齐姆汗先生在一旁连声赞叹。
贾维德先生曾留学英国,是巴基斯坦国内著名地质学家,他感叹说,他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先进的矿井采掘工艺。
我把这些话传达给常委副总老汤时,兴致很高的汤总顺便要我客串翻译。他反复强调,这些设备完全是中国研制出来的,也就是施工人员所在公司研制的,他们开发的最新设备可以直接挖掘直径为6米的井筒。而我们以前的几个矿井施工没有采用这种工艺,主要是根据矿体的分布,设计的矿井倾角很大,不能这样施工。但我们的一些通风井、充填井,随后都采用这种工艺施工。
阿齐姆汗先生则对这四位工人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他先是询问他们会在杜达矿呆多久,后来建议说,我们公司应该聘用他们,让他们长期为矿山服务。
后来,汤总解释说,他们公司与我们是长期合作关系,未来几年会一直在这里施工。
阿齐姆汗先生兴致勃勃地说,等什么时候有空,要邀请这几位师傅去巴方员工食堂,享受正宗的巴基斯坦大餐。
返回营地的时候,两位巴方专家意犹未尽。贾维德先生感叹说,2004年以后,中国人来这里,从此这里风调雨顺,气候宜人。1998年到2003年,这里连续五年降雨稀少,小河断流,动物尸体遍地都是。中国人真可爱!
最近两三年,我们每年经历了持续两个月的雨季,因此,平时最热的季节,居然时时乌云蔽日,大雨倾盘,感觉不出特别热。漫山遍野的草和树都绿了,家畜毛色鲜亮,到处成群。矿山的那条小河,今年居然被中国人钓出成百上千斤的鱼来,至今不绝。
我们的到来是否已经影响了这里的气候,我们无从得出结论。但这一天,所有现场观摩的中方人员,都感到由衷的喜悦,以及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