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病种付费”改革能走多远?

2018-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阿超双螺旋

2018年2月开始,“按病种付费”政策将在多个省份推行。

所谓“按病种付费”,简单说来就是规定某个病种,如急性阑尾炎,病人住院治疗期间所花的医疗费用不能超过某个范围,超出后须由医护人员和医院自己掏腰包填补。它的实施背景是近年来人们的就医需求越来越大,而医保资金却越来越紧张,同时很多人认为医生的乱开检查和药方等行为是医保资金短缺和老百姓“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初衷是好的——杜绝或减少医生开不必要的检查和处方,为患者省钱,同时缓解医保资金短缺的压力。

“按病种付费”或许有望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并且促进价值导向性医疗的发展。在医疗费用的严格限制下,医护人员或许会更加认真地评估每一种检查方式和治疗方式。

然鹅,现实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我国政府对于医疗事业的投入跟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一样,远低于国外的水平。同时,在没有允许医生充分自由执业和实行医疗服务业市场化的背景下,政府把公立医院的技术服务价强制性规定在了过低的水平上。这使得医护人员的工资普遍很低,以致现在兽医专业的分数线还比医学专业的高很多。很多优秀学子已经不考虑学医。因此,在医护人员得不到合理的薪资待遇的情况下,只管控费是很难持续的。

在政府资金投入不增加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具体病种的费用虽然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把经济成本减下来,但一些本来需要做的检查和治疗却做不了了,医疗风险会因此而增大,治疗效果也必定受到影响。

即使同一种病,病情的轻重程度往往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假如病人已经住院,病情重的患者可能受限于认为划定的费用“红线”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对于没入院的重症患者,医生可能会为避免受累的将其拒绝在院外。

因此,最近从身边的医生口中听到的都是对这一“新政”的否定和吐槽。

或许“按按病种付费”这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得到修正和迭代,最终既节省了医疗成本,也让患者享受到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我们非常期待看到这样的结果。

上述美好愿望的实现,离不开国家对医疗行业的投入的增加,离不开医疗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迈的加快,也离不开对健康行业起重要作用的医疗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