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教室需要“安静文化”
一间拥有42个六、七岁孩子的教室,如何安静?走进学校,进入教室,意味着开始规范的学习和生活,一份班级公约的形成到显现效果,需要经历师生共同的生活,这个生活的过程一定融入了泪水和忧愁,伤心和误会,包括我们的痛苦和无奈,尝试和思考。
为了实现安静,即自我教育下的安静,我也在恐惧和不安中,在外部环境因素的加压下,也曾打乱过自己的节奏,。但是,我又不断走回自己班级管理的轨道上,在每天不断地尝试、失败和反思中,看到了一点点效果。现在做以记录和回顾,并继续走下去。
一、培养阅读习惯代替他律:失败
我从开学一直坚持反对饭后看电视,因为孩子们在家里已经看得够多了。但是,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太少了。因此,我以“安静阅读”为明确的要求,期望达到自己想要的双赢:纪律良好与阅读习惯的养成。现在看来真是天方夜谭!失败的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是不了解低段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二是不懂得低段孩子阅读的方式。
二、班级管理小助手:培养
从一开始,我就发现班里没有理想的小老师人选,有能力的基本都是不自律的。可以说,教室纪律问题有他们一多半的“功劳”!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无论选谁,他们几个没人能管得住。因为,我管起来都费神的不行。其实,对于管理这几个孩子,我对自己也没信心。
其间曾因为一天晚饭后纪律乱到影响了同楼道的三个班级,被其他老师当面说了,我这面子里子都挂不住了,到了教室来了一场连吼带叫,生了大气。但是我明白,对我和孩子辛辛苦苦营造的信任关系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对于班级纪律和自我教育,都是毫无意义的。
三、痛苦中反思彻悟:科学和情感
对于孩子的阅读习惯,必须组织和引领,那我就到教室早一点,多陪着讲讲故事吧。晚饭后看会电视吧,等我到教室后组织练字。
小老师手把手教,传授技术和智慧,并赋予一定的权利。
活动时间明确要求,哪些不属于在教室自由活动的内容,自由也要在安静的基础下进行。
其次,利用晨诵童谣的趣味性,引导相关的主题绘画,作为课下的自由作业,这就让孩子有事可做,有趣可享。
让孩子有事可做,增加孩子在教室生活的丰富度,需要继续在实践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