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明亮那方12.18
【改革开放四十年】
今天师生共看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会。同学们和视频里的人同呼吸共情感。看到直播里的人鼓掌,他们就鼓掌。奏国歌环节,看到直播里的人站起来,他们也站起来。有人喊了句“敬礼”,大家都敬起礼来。
主席台上坐了好多人,眼快的,发现了姚明。
有人喊了句:“姚明在上边。”“姚明是谁?”“竟然有人不知道姚明。我觉得所有人都认得姚明才对。”表彰环节,姚明获得改革开放先锋时,同学们反应剧烈,把掌鼓得最起劲。
大会上表彰了100个人,都是各行各业在改革开放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除了姚明,被孩子们认识最多的,就是马云了。镜头转向马云时,一阵骚动,孩子们按捺不住地窃窃私语。“马云,是马云。”好像马云是他们同班同学一样。潇逸:“肯定也有马化腾。”果真隔了几个,就轮到了马化腾。
当挂满勋章的军官叔叔、武警叔叔、检察官叔叔出现在镜头前,虽然不认识,他们又欢呼起来。他们从没见过那么多明晃晃、金灿灿的勋章。小孩对勋章一类奖励真是毫无抵抗力。
屠呦呦的名字被念出来时,梓睿说“诺贝尔奖得主。”另有几个小孩笑话屠呦呦的名字。我说:“屠呦呦的名字取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是很有韵味的。”这样他们才不敢造次。志凯却冥顽不灵,继续笑话外国人名字“罗伯特”。这回换婉儿规劝他了,“人家名字都是有意义的。不能乱说。”
梓睿还知道南仁东是谁。
欣宜知道路遥,因为她读过《平凡的世界》。
表彰名单里,第二个念到的是“于漪老师”。之前,有小孩在造句时,把“漪”字写错,我还和孩子们讲过于漪老师。
我上小学时,在少先队队报上看到过一篇讲于漪老师的文章,讨论能不能称女老师为“先生”,结论是对于德高望重的老师,无论男女,都可以称为“先生”,举的例子是于漪老师。我当时记住了这个人名,由此记住这个“漪”字。
今天又看到一篇讲于漪老师生平的文章。有几个数字很震撼,三代六口都是教师,写过400万字论文,上过2000节公开课。真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在这100个人里,还有去世的人。虽然死了,贡献却留在了世上,被世人铭记。
表彰环节,对孩子们来说,是个找榜样环节。梓睿表示中午回家马上查查某科学家,要向他学习。有几个虽然没说话,却暗戳戳地记在本本上几个名字。真是好学上进好少年啊。
【呼风唤雨的21世纪】
昨天学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讲的是20世纪科学技术大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1世纪的科技发展更激动人心啊。所以,作业布置的“写一写呼风唤雨的21世纪”。梓睿和欣宜认真做过功课了,一个写的“天河二号”,一个写的“人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