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

之前看过这本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记得书中的内容如同副标题“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讲如何边读书边做笔记。
当时按照书中的方法,还写了十几页笔记,再看一遍,找点有用的信息。
浏览目录,讲的是如何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及活用,每个方面都有点启发。
1. 选书
作者推荐的是制作选书清单,一是掌握选书主动权,二是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
我认为,不用这么麻烦,现在电子书随处可见,选书的成本非常低,还可以不用买就能读。
2. 读书
读书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带着目的去读,吸收书中的营养,读完后获得改变自己行动的信息。
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能让你有目的读书。
·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 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一部分?
·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最近的阅读类书都是这样读的,就不会读完就忘。
3. 记录
写读书笔记可以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可以用“摘抄+感想”的方式。
读完一本书后记录:要注意书中的哪个部分,想到了什么。这个过程,就是整理自己的想法,回答问自己的几个问题。
这里不必长篇大段摘录,可以只是一句话,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智慧和语句,写发自内心的语句。
深刻吸收书的内容,能磨炼出更好的原创思考。
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冲动就是注册博客写书评。
4. 活用。
在读完书后对书中内容做出反应,进行主动思考,才能真正掌握这本书的内容。
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
因为它会让你想起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博客文章和生活中的对话,这些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某种思考的线索。
第一次看完这本书,一点印象都没有,这次是带着目的,绝对留下了印象。
我会想起作者说“在博客上写书评”,想到可以把没用的微博利用起来,用一句话记录读书感受,兴致勃勃改微博名,发现改不了三个字。
于是不气馁,又去下载博客,还搜了微博和博客的区别,一个是短评,一个是长文。结果没注册成功。
一番折腾后也就冷静了,只要去记录读后感受,发布在哪里都是一样。这就是读这本书的独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