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们为什么思考?

2018-06-24  本文已影响0人  月亮下的书虫

为了不把问题复杂化,我们在这里就把思考当成动脑筋。相信我,把一个本身就很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那是哲学家喜欢的工作。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动脑筋呢?

想想经常动脑的场景,考试,买东西,工作,我们无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做出有效的行动,包括我现在在电脑前写这篇文章。

为了证明这点,作者采用了进化理论。如果你也赞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那么应该认同行为产生于思维之前。之后为什么会发展出复杂的大脑呢?作者举了马蹄蟹的例子:马蹄蟹单靠视觉系统来寻找雌蟹黝黑的甲壳来完成交配目标,可遇到无聊的人类,它们就很容易被类似的水泥套管欺骗,与之交配。如果这种水泥套管足够多,自然能识别出来的马蹄蟹才有机会留下后代。

”活化石“马蹄蟹

智慧生物比之竞争者更有机会生存下来,是因为他们更善于采取那些能在短期和长期内受益的行动。大脑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其运作目的就是为了逐渐摆脱外界环境的影响。

拿面部识别能力来说,纵使全球几十亿人,我们也很少遇到认错人的尴尬。唯有基因的杰作---同卵双胞胎,会让大多数人犯迷糊。可对于熟悉的人,还是能够分辨。

面部识别高手

我们能从表像中提取出极其细微而复杂的差异,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避免被像人一样无聊的生物所欺骗。而欺骗,是社会的共性,就像动物的伪装,这是捷径。

我们渴求答案,同时又是设计骗局的高手。获取资源一种方式是创造,另一种则是通过他人,不是吗?

直到有一天,我们累了:“ 我不想再动脑了,你也不要再动脑骗我了好不好? 这是不道德的! 再不行,我们只能制定成法律了。”

可法律的无力,体现在现实世界中欺骗的无处不在,这也意味着其实道德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是高于法律的存在。

从与我们不着边际的动物,推出了这个思考的目的:为采取那些能在短期和长期内受益的有效行动。借此,我们再来看看跟我们相关的问题,考试。

考试,我们一点都不会陌生。为了通过考试,除了动点小脑筋,防止出题人的陷阱,大多需要我们记住很多重点,而这造成了我们对记忆力的崇拜。脑子转的快的孩子,我们会说他机灵。脑子记得多会做题的孩子,我们才叫他聪明。这两个词已有足够的说服力。

可只要第三次世界大战没发生,我相信如果手机不在手边,不是因为被偷,就是被更强大的设备取代了。储存细节不是我们擅长的,但这不是缺陷。通常,为了有效行动,全局概貌才是我们需要的,细节往往适得其反。

我们生活在技术的时代,应该学会与技术共生。这也是我们下一章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如何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