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七节

2018-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秋祭

孟子说:“孔子离开鲁国时,说:‘我们慢慢地走吧,这是离开父母之国的道理。’离开齐国,承受着风霜雪雨就走了,这就是离开别国的感情态度。”

                        (一)

孔子是鲁国人。这样说也是很合情合理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国家,孔子这就属于爱国的思想了,从你一出生,在哪个国家,就一定是这个国家的血统,就是与这片大地相连的。所以孔子也是像我们一样的,是人一定都会有对祖国的留恋之情,孔子走时很缓慢。当然对鲁国有所怀念,即使国家再弱小,但还是他自己的国家,这是唯一不会变的。为什么还会把国家说成父母之国呢,因为国家是养育国人的地方,所以,你会吃国家的用国家的。当然,如果你很快就要走了的话,当然对自己的国家会是大不敬的态度,国家会觉得养了一个“白眼狼”所以,我们传统就是要尊重自己的国家,或者是出生的地方。没有国家,就类似于一个人没有家,所欲,就是因为有了国家,我们才得以生存在大陆板块上。所以孔子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心中存有对国家的尊敬和爱戴,也不失礼节。

                        (二)

如果是对的国家,我们当然会是以一种礼仪最重的方式来对待的。这可定不会与自己母国相提并论,所以,孔子说的:离开齐国,承受着风霜雪雨就走了,这就是离开别国的感情态度。人的本性中也会有尊敬或者分辨黑白的能力。孔子这样的态度就很好的分辨了母国与异国他乡的区别,所以在这里,孔子才会说出,离开别的国家,承受者风霜雨雪就走了。这里为什么要说风霜雨雪呢?因为这就形成了一个对比,如果是自己国家,风吹雨打都不忍离去,而离开别的国家,不管风霜雨雪,头也不回,大多是因为对这个国家并无所亏欠,或者说并没有那么深的感情。所以这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或者是烘托的效果,或者说是这就是人性的两种抉择和态度,所以我们对于不是我们自己的,一定会心存敬畏之心。所以就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或者说是方式。

                          (三)

孔子的做法是很对的,这样做既没有迁就到别的国家,也很好的维护了自家国家的尊严感。也体会到了孔子重视国家的态度,并不会因为别的国家多么的好而心生私心,所以我们应该向孔子一样,这样的做法也会让其他国家的人对你另眼相看,例如,你是中国人,那么你一定会对国家抱有尊重的态度。孔子的做法也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母国是因为什么而存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