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睿人生故事小说里的故事,生活里的童话

军迷日更6:雪域兵峰|巡逻

2017-04-21  本文已影响28人  精睿君
边防军人

1983年12月,军区文化补习班结束,父亲回到了分区,分区刘司令员找他谈话,正式通知他经报请军区批准,已调任他到某边防团任团长,并限10天之内去报到。

我和母亲又随着父亲到了另一个边防团团部,相比前一个边防团这里海拔低了好几百米,身体顿时感觉舒服了许多。

刘副团长跟父亲是同年入伍的老乡,是团里的老人了。对我们一家的到来,刘副团长自然是分外热情和高兴,对父亲的工作非常支持,对我们一家的生活也照料有加。

一年后,西藏军区张副司令员带工作组到团里来检查工作,与父亲、刘副团长同年入伍的军区司令部侦查处刘副处长也在工作组当中,也和父亲、刘副团长是同乡。

几个同年入伍的同乡在边防团相见,自然分外高兴。晚上,安顿好首长休息后,父亲又把刘副处长、刘副团长拉到家中,母亲早已准备好了酒菜,我负责上菜服务,三个同年老兵开怀畅饮,谈笑风生,十分快意。

酒过三巡,菜下五味之后,三个老兵相互交流入伍17年来的各自心得。父亲提干后长时间在分区机关工作,到边防团就是副参谋长、参谋长和团长,刘副处长提干后就一直在军区机关工作,刘福团长是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修路、伐木、建营房、军训、巡逻,吃了不少苦,就一个劲儿羡慕父亲和刘副处长运气好。

刘副处长一直在机关工作,对边防一线的情况不是太熟悉,常听机关的同志讲边境巡逻是边防工作中最辛苦的差事,就非要让刘副团长讲一讲边防巡逻的事情,好整理些素材带回去。

刘副团长一提起边防巡逻就直摇头叹气,说那种辛苦简直就没法用语言形容,边防团巡逻的主要地区都属扎日宁巴山区,扎日宁巴是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属亚热带气候,全部被原始森林所覆盖,基本上没有人烟。

边境线上有个地方原来有五户人家,后来移走两户,现在只有三户人家,其实就是一家人分成三户,上级要求他们成立公社,老爸是社长,儿子是书记,女儿是妇联主任。

父亲和刘副处长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头一次听说还有这样的公社。

刘立荣接着说,每次我们去巡逻都要看望他们,向他们了解情况,他们对解放军特别热情,经常给我们提供一些边境情况。他们的国家意识非常强,房顶上始终飘着五星红旗,表明这是中国领土,对我们军民联防具有重要意义。

刘副处长又问刘副团长,到边境线巡逻一次通常需要走几天。

刘副团长接着说,地图上根本看不出详细的地形地貌特征,从边防连乘车到三叉路口就必须下车步行,翻越海拔5100米的仁拉山口,再往南走都是原始森林,战士们负重20多公斤,既要背背包,还要携带米、面、油、盐、柴等给养物资,因为没有人烟,晚上巡逻分队只能在石崖或大树下宿营。晴天还好,雨天可就受罪了,不穿雨衣怕背包和衣服淋湿,穿上雨衣行动又不方便,道路泥泞,岩壁湿滑,真可谓寸步难行。

边境巡逻有两个特点:一是距离远,每条路线都在60公里以上;二是道路艰险,有些地段根本就没有路,过河没有桥,我们就用斧子把树砍倒,横在河上作独木桥;陡峭石壁上不去,我们就砍上两棵松树,扎成木梯爬上去;遇到高崖下不去,我们就用尼龙绳拴在树上往下滑,身体素质好、胆子大的战士还好,有些体力弱、胆子小的战士吓得直哭鼻子。

有一次,我们巡逻到无名湖,连续下了三天雨,一名战士阑尾炎发作,实在走不了路,我们就砍了两棵小树,做成担架轮流往回抬。那名战士途中几次流泪恳求我们不要管他,说同志们为了抬他太辛苦了,他心里难受得要命,宁愿躺在山上像藏民的“天葬”那样被秃鹫吃掉,也不愿再拖累战友们。大家就耐心安抚劝慰他,只要还有一个人、一口气都一定会把他抬回去。等把那个战士抬回边防连,巡逻队三十多人全都累得筋疲力尽。刘副团长则是全身浮肿,整整睡了两天,输了几瓶液体才缓过劲来。

听了刘副团长的叙述,我们大家都默不作声。边防线高寒、缺氧、低压、强紫外线照射,自然环境极为恶劣,执勤条件十分艰苦,边防官兵们不畏高原缺氧,始终恪尽职守,为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和祖国领土完整默默奉献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