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4|当呼吸化为空气

2023-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九月衡生

偶然机会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家推荐了这本书,于是迅速在网上下单买了书。恰好自己最近也是一直在看关于死亡主题的纪录片。更巧的是,在进行有关“死亡”的思考。书本身的内容简单,读起来很流畅,情真意切,有时为莫名的几句话感伤。这是真诚的力量。

01书籍信息

本书作者保罗·卡拉尼什是美国著名神经外科医生,作家。2013年,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自此,他开始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文字诚挚感人,写出了对人性、生死、医疗的深沉思索。

02句子摘抄及感悟

我虽死去,福泽绵延。

P8:

保罗余生的前半段,他重返了热爱的手术台,到后面甚至满负荷工作;后半段病情恶化,体力实在不支,他转而写作,也是为了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悟,希望能给这个世界带去一些积极正面的能量。他当然也为家人考虑,为了妻子不至孤独凄凉,和她生育了一个孩子。

生命的意义。

P33:我和不同的人与事物建立联系,赋予自己丰富生命的意义。

P125: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性是人生意义的基石,那么生儿育女就为这个意义增添了新的维度。

感悟:我虽然对孩子怀有敬畏,但能明白生命的延续带来意义有多重大。

P8:别因为你要死了才去做或者不去做某件事,而是要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去做。

感悟:生命的时间长短,我们无法得知,只能说,去做自己要做的事。不必猜想生命的长度。

直面死亡,接受死亡。

P102:

死神不会放过我们任何人。我们和病人,活着,呼吸着,作为正在新陈代谢的生命体,这都是命运的安排。大多数人从生到死,都是被动的-这是你和你身边的人需要接受的现实。

你永远无法到达完美的境地,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你能看见那无限接近完美的渐近曲线。

感悟:很多的作品表达的最终意义都是,要学着接受死亡,因为没有人可以逃避。但我们每个人可以选择的是,有所作为或者不作为。即人活着就需要努力奋斗,为活着,为自己。一想到不知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就不免多了几分认真,把今天该做的事情做好,其他的交给明天。

对女儿想说的话。

P177:

我要传达的信息非常简单:

在往后的生命中,你会有很多时刻,要去回顾自己的过去,罗列出你去过的地方,做过的事,对这个世界的意义。我衷心的希冀,遇到这样的时刻,你一定不要忘了,你曾经让一个将死之人的余生充满了欢乐。在你到来之前的岁月,我对这种欢乐一无所知。我不奢求这样的欢乐永无止境,只觉得平和喜乐,心满意足。此时此刻,这是我生命中最重大的事。

泪目...

03书籍拓展

书:

《基督山伯爵》

《鲁滨孙漂流记》

《艾凡赫》

《最后的莫希干人》

《水手比利·巴德》

《君主论》

《唐吉坷德》

《老实人》

《亚瑟之死》

《贝奥武甫》

《美丽新世界》

《荒原》

《我们如何死去》

《癌病房》

《不幸的人》

《伊凡·伊里奇之死》(列夫托尔斯泰的书应该会成为下一年的阅读主题)

《心灵与宇宙》

作者:

爱伦·坡

狄更斯

马克·吐温

简·奥斯丁

梭罗

萨特

加缪

沃尔特·惠特曼

伍尔夫

卡夫卡

蒙田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