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日究竟想要提醒我们什么

2018-11-30  本文已影响2人  文草乙

文草乙


这几天,我的朋友们大多都在讨论这样一个事,基因编辑婴儿实验。

贺教授的团队“骄傲”的对全世界宣布: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HIV)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当然,这引来了无数的讨论,更多的无疑是谴责。我的最大疑惑,就是这是否有违伦理?

对一个常人来说,我本可以健康的生活下去,但为什么要接受敲碎一个基因呢?重组后的“我”,还会是原本的那个“我”吗?而且更可悲的是,“我”竟然没有选择的权利,从始至终。

生命,有着一个崇高的基本原则,那就是不可伤害原则。我愿意承担起我生命中的所有病痛,但不愿失去原本就该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就算我碌碌无为,就算我饱受煎熬,但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我。这一敲,也许就带走了本该属于我的灵魂重量。

科技的发展不能以文明的退步为代价。我第一次对科学,感到如此恐慌。

 

也许,贺教授和他的簇拥们,其实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不可否认,基因编辑增强了人类能力,超越了人类本性。毕竟,经过修饰后的基因,可以天然的抵抗艾滋病毒,这也是他们铤而走险的最根本原因。

现在的人,基本上都是谈艾色变。因为这确实也是人类现在“无法”解决,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本来对于艾滋人士,我们不该有任何的歧视,而且更应该去关爱他们。但是,总有那么极少数的人,在挑战着善良人的底线。

是的,你没有看错,有人竟然在售卖HIV患者的血液。而且,网上还疯传着,有那么一群患艾人,通过各种方法,企图把病毒进行恶意传播。他们出于各种的目的,报复着许多无辜的人,让其他人承受和他们一样的痛苦,就是他们活下去的意义。

这些恶意传播的人,比病毒本身更加的可怕。他们就像是游走在人间的恶魔,把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往死亡里拉。用报复的方式去宣泄心中的愤懑与不甘,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而那些贪图一时欢愉,或者是别有所求的受害者,也只能自食恶果。

在今年第二季度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中,有九成多是通过性传播的。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在我原本的印象中,本该是纯洁、积极、美好这些代名词的大学,如今,却成了重灾区。这,到底是性观念的开放,还是社会强加给他们的呢?

前些日子,我一个在医院做血液检查的医生朋友告诉我,他那天值班的时候,有一个特别年轻,戴着口罩的小姑娘来拿化验报告。在拿到报告后没一会,就蹲在墙边撕心裂肺的痛哭。朋友说,当时他看着女孩无助的发疯,远远的都能感受到她的恐惧和绝望。他说他了解到女孩还只是一个大二的学生,长得很漂亮,在大学有一个固定的男友,但是到医院检查也仅仅是她一个人。听到这里,我连忙打断了朋友想要继续说下去的兴致。我实在无法想象,在这么一个花样的年华里,这个结果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也无法想象,她该怎么说服自己,该怎么面对她那些还不知情的亲人和朋友。

我们自诩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年代,但难道这些,就是我们所追寻的自由吗?我一直觉得,艾滋对我来说,好像非常的遥远,但其实,它是如此的近。

人性的黑暗面不能低估,人性本恶的底线也无法度量。我愿意潇洒的看待这个世界,但并不表示我不爱惜我自己。

记得艾滋病日,拥抱艾滋病人,抵御艾滋传播。

生命只有一次,人间真的值得。


文草乙∣与世界讲和

你的点赞和关注,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