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今日看点

没有比思考更复杂的享受了

2017-09-06  本文已影响527人  沈栀暖

沈栀暖/文

我们从不随便应付亲人的葬礼,却总是随便应付我们的大脑。亲人离世的痛楚容不得你丝毫放肆,但拒绝深入思考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如果把深入思考当作磨难,很多人,大概都会敬而远之。

在《学会提问》一书中,提到两种吸收知识的方式,海绵式和淘金式。

一年读一百本书,对很多人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其中绝大一部分人,会自然而然选择被动吸收,这是海绵式;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会把知识加工,收为己用,这是淘金式。

同一本书,有些人,只会注重故事,浮于表面的感动;有些人,却可以看到作者的一个构思过程,寻找作者写作源头,分析文章结构,习得自己感兴趣的文体。

那些把思考当做淘金的朋友,大多记得《百年孤独》那个最好的开头,也习到了类似《倾城之恋》中,用“墙上的绿手印”来写“寂寞”的写作手法。

那些把思考当做海绵的朋友,大概会记得朋友圈里的摆拍,记得《挪威森林》里的同性之爱,却不会从后往前看,明白开头主角从飞机下来的场景,暗地里埋伏着多少悲伤。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那些习惯和作品互动博弈的人,在生活中也往往会因为一件小事,得到更深层面的理解。

在你的记忆中,你总是认识那么几个好好学生,他们永远都在背单词、演算习题;你还会遇到几个看似不那么好学的人,他们总是看似漫不经心的样子。

但每个阶段的重要考试,你总会听到有一些人感叹,明明他没有那么努力,为什么分数还能和自己齐平?那些看似永远在努力的人,不一定在深入思考;那些看似花费时间少的人,你怎么知道他们的的大脑就停止了转动?

永远在自己的大脑里,坐着旋转木马,一遍又一遍的巡逻自己的领地,最后渐渐成为思维僵化者,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曾把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一个情节,说给两个人听,却得到了天壤之别的反馈。

女主出差恰遇暴雨,归来途中车子抛锚,向男主求助,手机恰好没电。她只能站在高速中间,看着过往络绎不绝的车辆,一直高呼男主的名字。在漫长的等待后,两人最终遇见,相拥,走向完美结局。

听完这个故事,一方的反馈是,呀,那里我看了,特别感动。

另一方则说,在路中心淋雨呼喊,还不如安稳的坐在车里按喇叭呢。

你看,善于思考的人,永远都不会只是存于表面的感动。他们会去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推想剧情的另一种可能。庸俗的剧情很难感动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漏洞百出的设定,会让嗅觉灵敏的他从梦境中惊醒过来。

很多人往往不解,为什么都是一样的出身,长大了却被同龄人拉开了那么大的距离?

拿跑步这件事来说,村上春树先生在年轻时说,也许“随便对付对付”就能闯过全程马拉松这一难关,不必跟自己过不去一般拼命练习,单单凭借储蓄的体力就能跑出蛮不错的成绩。

待到他老年时,却说道,遗憾的是自己不再年轻了,不支付必要的代价,便只能品尝相应的苦果。

跑步对他来说,是一种磨难,但他选择坚持跑了三十多年。

你当然会反驳,不思考不一定会尝到苦果啊?对啊,锻炼思维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大多数人选择放弃。所以,使用与生俱来的思考本领,反倒成为了可贵之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