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婚姻育儿成长励志

家庭‖我想对你好,为何到头来却伤害了你?

2019-01-21  本文已影响145人  WhiteDeGrace

好心办坏事。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明明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却截然相反。

爱我,请给我自由的权利

在家庭的互动中,这种情况司空见惯。作为父母,想让孩子变得更好,从孩子还未出生时,便开始思考如何做好胎教,孩子出生后,为了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各种兴趣班入手,着手培养孩子的特长……诸如此类,生活中太常见到此类现象。

然而,试着换一个角度想想,辛辛苦苦所做的这一切,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吗?

占用孩子大部分玩耍时间,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这种好,是孩子内心想要的吗?

我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比较穷,没有条件去参加各种兴趣班,生活的乐趣来源就是玩。与小伙伴一起,去爬山,去小溪边玩耍,抓鱼捕虾,样样都干过。

你也许会说,这样不对,怎么没学一门特长。或许学个特长可以成为竞争中的加分点,但是对我来说,童年那段时光是最无忧无虑,也是最快乐的。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天真无邪的年纪,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是不是有点残忍呢?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见解。我想的不一定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但确实是我认为有必要坚持的观点。

作为父母,我想对孩子好,这个出发点太好了,可是,这种好能不能先征求下孩子的意见呢,问问孩子,这样做可以不可以?

若家长能和孩子统一战线,一起为了同个目标努力,那结果必然事半功倍。

反之,若孩子竭力反对,两个人在往相反的方向出力,不仅实现不了目标,也消耗了彼此的精力,造成双方的不理解,甚至是误会,久而久之,误会越积越深,矛盾爆发的时刻,可能是我们都难以承受之重,对双方造成的伤害也是不可逆的。

父母的出发点和动机是很好的,行为和结果为什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其实,很关键的一点还在于父母的迷茫,父母也不是很明确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虽然想为孩子好,可是表现出来的常常是伤害孩子的举动。

在家庭治疗当中,有种典型的关系叫“双重束缚”,是指一个人同时在交流的不同层面,向另一个人发出互相抵触的信息,对方必须做出反应,但不论他如何反应,都会得到拒绝或否认,容易使人陷入两难的境地。

举个例子,在处理问题时,父母常常要求孩子听话,听从父母的指令,同时又要求孩子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这时候,不管孩子怎么做,得到的都是父母的否认。

作为孩子,这一矛盾的心理很可能就以逆反的行为呈现出来,而父母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彼此就很容易产生冲突。

当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何会伤害对方,那有什么方式可以尽量避免这种伤害吗?

在我看来,很关键一点是,清晰化自己真实的需求,明白自己为孩子好的背后动机是什么,在此基础上,采取正确且有效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行为上做到前后一致,真正的把想法切实落到行动。

希望父母的好心,能够得到皆大欢喜的结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