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财经·投资·理财教育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016)

2017-05-02  本文已影响0人  AmberShao

这一节的内容我特别有偏爱,生活中的应用也是最广泛的。

一个是沉没成本,一个是边际成本。

沉没成本”知易行难

什么是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有选择就有成本,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当我们没办法再做选择的时候,就不存在成本。

理解起来很绕有没有,那就上例子。

比方说我们去看电影,一进影院看过了十分钟后你就知道看的是不是一部烂片。这个时候你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站起来离开,不要浪费时间。但是让你当机立断站起来离开,是不是很难做到?为什么难?因为你会觉得自己已经花了钱了,要把成本捞回来。可事实上,钱你已付,你买电影票的钱已经是沉没成本了,不再是成本了。你坚持继续看,浪费掉的时间反而成了你的成本了。

有些人选的专业工作是不是合适自己的,其实经过一年半载也大多明了,但当机立断去转行的人又有多少呢?大部分是不是还在一边抱怨一边又不放弃的消耗下去?

谈过恋爱的人估计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谈了一年两年俩人开始进入疲劳期,开始纠结要不要继续,继续呢觉得很折磨,放弃呢又狠不下心,所以就只好不死不活的拖了又拖。

上面的这些例子都是典型的“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是不是听起来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并没那么容易啊。

那么,如果这个抉择这么困难,我们用什么样的准则来指引我们做选择呢?

答案是:

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

这是我们用来作为未来行动的很重要的指南。每次在做决策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还要继续投入多少才能得到预期的回报。

再上例子:

现在我们手上有两个方案,A和B。A方案是如果我们投入100,就能到150的回报。B方案是如果我们投入100,就能得到200的回报。

现在让你来选,你是不是轻易的可以选B,回报更多嘛!

如果情况变成这样呢?A方案已经投入90,再投入10你就可以得到150的回报。而B方案你还完全没有开始投,就说你要得到200的回报,还得投入100。那这个时候,A方案的吸引力是不是又远远大于B方案。因为A方案的边际回报要比B方案的边际回报更高。

真正能够指导我们决策的,是在当前的时点下,未来的投资回报率。

薛老师讲到一点将就错误可能也是更有效率的决策。当然土豪除外,追求完美主义者也除外,但对我还蛮有启发意义的。虽说将就着过不那么理想,但错误的决策已经做出,有时候将就着过也是最经济的决策。就是要永远盯住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把边际这个概念延伸到产业政策中看看会怎么样,也是举例来看。

比方说,无线通讯的基础设施有3G,有4G。如果我们都还没开始使用,当然是直接选择引入4G更好,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3G已经开始建设并已完成,那这个时候出了4G,我们还要不要直接引入4G呢?

就是说,我们到底是要将就着用3G,还是推倒重来直接引入4G?

如果我们用上沉没成本不是成本这个概念来说,3G这个时候是不是可以毫无成本的轻松投入与4G展开竞争,这样它就有足够低的服务费来抵制4G进入市场。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要用上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概念了,就要看4G能够提供的服务性价格是不是足够高,如果不高,那么用户一般也就暂时会将就着使用更便宜,沉没成本为零的3G服务,这样的效率更高。

经常出国的朋友会有感觉,怎么国外的很多基础设施如地铁啊,机场啊都不那么先进,还有他们的移动支付系统也不似我们的发展的那么快,这类情况都可以套进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概念里,就是有时候将就着用的效率更高。

课后思考:请问,如果有一件事的成功概率是1%,那么反复尝试,会不会提高成功的机会。

我的答案是:不会,即便是你已经尝试过99次,你成功的概率依然是1%,这就是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