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将陷入危机?20多岁的你该为十年后的自己做这三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7344/37e19460a6e27c38.jpg)
“35岁以上的人,简历都不用看了!”
这是最近一个公司老板跟我说的话。一语戳破了“35岁现象”。
我内心OS,哥你说话要不要那么真实啊,能不能照顾一下老人家的心脏啊。
的确,35岁是一道坎。
HRD们心照不宣,又不敢明目张胆。
那到底20多岁的你该为这道坎做怎样的准备呢?贴心如我,由易到难帮你们排列一下。
最简单的,赶紧在最好的年纪找个有钱人嫁了,尽情享受十年,等着继承他的遗产。
稍难一点,进一个永不炒人的机关单位,在体制内安安稳稳过一生,还有退休金!
再难一点,考个有点含金量的专业资格证,比如注册xx师、高级xx师之类的,牢牢抱着它一辈子,每个关隘口都拿来做通行证。
最难的,估计就是把“安全感”三个字彻底忘掉,一直焦头烂额地挑战自己的上限。
世界真残酷。
一个竭尽全力All in奔跑的人,好像还比不上貌美如花恰好遇到了富一代。
真的是这样吗?
01.
我的表姐,就是那个最幸运的人。
十年前,她毕业后在五星级宾馆做服务员,长得超好看的她工作五个月就被一个50岁的美国老伯看上了。
命运突然向她打开了通向安逸富裕之门,这门还通向人人向往的美国。
她毫不犹豫地嫁了,从此每次回家都是24k钻戒,Channel的包包,Dior的香水。
我跟她可以搭的话很少,因为以我当时的年龄还没有能力理解什么叫做奢侈品。
但是我有能力理解什么叫做“不劳而获”。
说真的,我羡慕这种不劳而获。因为我当时还在努力为某个专业资格证奋斗,天天蹲厕所还拿着一本书,别人已经蹲在美国的厕所还啥都不用做。
只是在最近的一次家庭聚会中,突然见到了样子有点落寞的她。
听说她还没等到遗产,甚至没有等到生个孩子,老公就跟她离婚了。
幸好美国也是个宽容的国家,什么年纪的人都有机会拼一把。
她尝试去读书,做文员。但是她不习惯,安逸了十年,实在没有办法再承受每日三餐要靠自己劳动去赚的生活。
于是,她再嫁了一次。但是这一次,她却被骗个精光,不但上次离婚分到的财产没了,人也陷进了进退维谷的中年。
我在想,我还像十年前那样羡慕“不劳而获”吗?
如果到了35岁,能力却还停留在25岁的样子,而真正的25岁后辈,正在以更低廉的薪资要求、更肯拼的职业态度,在旁边对你虎视眈眈。
我还有什么能力让时光回流到25岁,让自己有机会扳回一城?
十年前因为美貌的幸运,到今天似乎成了一纸笑谈。
当然,同样的例子,我们看到了邓文迪。也是嫁给了美国人,没等到遗产,离婚了。
但是她在头等舱用演讲式的魄力说服了美国传媒集团高管给了她入职的机会,从此人生一路开挂。
所以,其实没有什么安全感来自“依赖他人”的幸运。
最大的安全,其实是把未来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
02.
接着说难一点的:进入机关单位,安稳过一生。
我恰好有一个公务员朋友,毕业就考进去了,当科员。
工作十年了,还是一个科员。
上升空间被彻底堵住,上面的人既不走,也不死。
薪水年年涨,但是每年涨个3%,还没GDP跑得快。
他非常苦恼,跟我吐槽,想跳出来自己干。
我给他举了个正面例子。一个海关公务员,因为熟悉海关放行规则,跳出来给创业期的出境电商做顾问,年薪可以去到100万。因为就一单货物他能创造的价值,就不止100万。
他非常兴奋,立刻就去找对口的单位。找了一年都没找到,就死了心。
其实并不是别人挑他,是他挑别人。因为十年的体制内安逸工作,让他早习惯了早上刷股票、五点就下班。听说创业公司周六都要上班,立马脸色都变了。再听说上班的地点在遥远的开发区,连面试都不去了。
就这样,跑入30岁的中年期,总是心有不甘,但是又无力反抗。
这应该是生活最无奈的样子吧。
03.
再说更难的:考个24k金的专业资格证,一证跑到老。正好拿我自己来做个反面例子。
我就是那个考证专业户,从小就考了n个资格证,似乎一刻不考就不安。
我曾经心安理得地以为,这是一种上进。在20多岁放弃所有业余时间的休闲拼搏一个证,本来是非常努力的标志。
实质上,这是另一种偷懒。
因为真正的上进,是有目标的,是不停歇的,是永不安分的。
我曾经希望用一张资格证敲开所有的大门。然后,就可以不学不更新了。
5年后我发现,那张证的知识已经落伍了,考过的东西都忘光了。
只要停止学习和攫取最新资讯,我就落后别人半马。再安逸个一年半载,说不定就落后一整程马拉松。
说真的,连Windows都隔三差五提醒更新系统,苹果那么牛逼也一年开两次发布会,我们这等凡人又有什么理由考到个证、拿到点成绩就从此止步不前呢?
马云曾经说过:
任何强大的公司都不会给员工安全感,而是用最残忍的方式激发每个人变得强大。凡是想办法给下属安全感的公司都是会毁灭的,因为再强大的人,在温顺的环境中都会失去狼性。
是啊,公司又不是杀毒软件,为什么要给你安全感?
其实,并不是公司不给你安全感,是这个社会不能给你安全感。
更直白一点,是竞争淘汰了安全感。
一旦安全了,公司就止步不前,这个公司就要被淘汰。
你们看已经成为历史画面的诺基亚,还有曾经的胶片大王柯达。它们都因为没有及时转身而走向了没落。
04.
既然“35岁现象”已经成了秘而不宣的瓶颈,所有捷径都是不安全的幌子。
那我们正经点:到底怎样才能早作准备,彻底把安全感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 01 / 想清楚自己的优劣势,跑在足够正确的赛道上
一个粉丝留言说,她一点新媒体经验都没有,但是很想进入这个行业,该怎么办?
这也是现在很多人面临的一个困境:很想改行,但现实不允许。
我跟她说,分析清楚自己的优劣势。
我以前带过的一个小伙伴,她也是非常想改行做新媒体编辑。
但是经过考察,我觉得她经历单薄文字难免不够深刻,但创新的点子、贴近用户的思维更适合做运营。
后来也证实了,她在运营这个工作上更得心应手,改行不是一个好的决定。
在20多岁的年纪,最关键是认清楚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领域。
找准赛道,比一直在错误的跑道上冲重要得多。
因为到了30岁,改行不仅仅是成本高到咂舌,而是你想付也没有人愿意给你机会付。
/ 02 / 停止无谓的加班,为10年后的需要付出时间
有人说,20岁不加班,30岁不熬夜,40岁就没工作。
20岁的确是体力最好,身体最棒,回家也无聊不如加加班的年纪。但是要分情况。
我们要杜绝的是“无谓”的加班,是指不要为没价值的浪费时间埋单。
如果早上泡茶刷淘宝,中午吃饭看电视剧,到下班做不完天天加班,那不是勤奋,那是活该!
如果一直在做重复事情,领导不分配更挑战的工作给你,那是你要思考!一个人只有两种情况会一直做重复事项:一是你能力有限;二是你表露过挑战的事你不想干。
加班并不能解决你的困境。
只有把时间,交给真正增值能力的事情,才能解开困局。
这些事情,可以是考证、写作、学英语、学Excel、结识优秀人脉、提升演讲能力等。
10年后,面对年轻人的竞争,你需要的是综合的核心竞争力。
/ 03 / 永远不要让自己陷入舒适区
我的一个老领导,在一个利润丰厚的公司五年多了。工作状态彻底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
每天11点到公司,中午去健身,下午4点就跑。工作下属做,开会下属去开。直到有一天发现公司正在悄悄招聘自己的替代者,而自己才刚刚知道。
舒适区的确很诱人。
很多人会说,咱们一辈子努力不就是为了得到这个舒适区吗?
但真相是,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舒适区。
企业并不傻,养一个高薪厚禄的闲人,为什么?我上辈子欠你吗?
现在是一个连创始人都要坐在一线工作区和小兵们一起奋斗的年代。
连BAT都不断在折腾新产品,保证自己在每个领域的竞争安全,那么凭什么某个人可以在一个企业可以舒适后半辈子的时间?
舒适区,其实就是一个雷区。
舒适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爆炸,炸完你连找下家的路都找不到。
一定不要让自己沉溺。
05.
徐静蕾在《奇葩说》里调侃说,自己拥有最值钱的东西,不是才华不是美貌,是房子。
全场爆笑。
笑完想想,懂得在十年前就投资最值钱的东西,也是很明智啊。
何况老徐已经成为“房多多”了,还没停止折腾。她一直在投资拍电影,而且还亲自上场演,还马不停蹄跑宣传上节目呢。
说到底,20多岁的你,就是要为35岁的稀缺性投资。
因为只有稀缺性,才能使你真正安全。
在人生这条跑道上,有快跑,有慢跑,也允许职业间隔年。
但是唯一不允许的是,以为自己已经跑进安全区,心满意足,止步不前。
-END-
维小维,前世界500强管理层,现在是数亿资产的把控人,温暖幽默的职场妈妈。专注解读人生迷思,贡献最有意思的深度干货。
(这是维小维第156篇原创文章,转载请加署名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