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想要一口气读完的小说
今天偶然看到一本小说,叫做《乔家的儿女》,拿起来就放不下,恨不得再有一天的休息日,可以不管不顾,一口气读完它。
就是这本书这本书讲述的都是些家长里短,就好像是在看自己家,或者是街坊邻居的平常日子。虽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但是小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也让人牵肠挂肚。
拿起这本书看,刚开始是为了完成读书小队的任务。可是一读起来就发现这本书的语言很有特点,就舍不得放下。
第一句是这样写的,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乔一成十二岁的时候,添了个小弟弟。
可是,没了妈。”
先是这一句一行的书写方式,让人不由自主就对每一行文字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而且,本来有了小弟弟也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家里添了一口人,是喜事一桩,可是后面加了一句,没了妈。这个故事的基调立刻就变了,变得有点悲伤,有点揪心,可以想见,接下来,这世界上又多了两个没妈的孩子。
我不由自主继续往下读。后面的文字一如既往的平常质朴,比如“尽管男人不争气,不顾家,孩子多拖累重。”等,有的文字看着又很解气,比如说少年乔一成偶然听到别人说他家闲话时他的眼神的描写,“这话被小少年乔一成偶然听到了,他并不是特别的明白,却本能地觉得不是什么好话。于是恨恨地瞪着说闲话的人。恨不得眼里飞溅出火星子,把那些三姑六婆身上烧出一个洞来。”我看到这段话就感觉很形象,仿佛能看到乔一成恨恨的目光。
这种阅读体验一直都有,常常在不经意的时候冒出来,给人惊喜,还常常把抽象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直观又形象地表达出来。就好像乔一成对母亲的记忆,“那段时间,母亲只上上午的班,拿极少的工资,她每天回来后就把他背在背上做家事。记忆早已模糊,那温暖极了的感觉还在乔一成的心里。就像晒完了太阳,太阳下山了,可是身上的暖还在。”
这种文字就好像蚌壳里的珍珠,时不时遇到,觉得作者对于文字的打磨实在是下了大工夫,或者说,她的文字本身已经修炼到自然而然、炉火纯青的地步。虽不是字字珠玑,但却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我就被这样的文字牵引着一路读下去。看得眼睛干了,脖子硬了,就放语音听。听得不过瘾了,眼睛、脖子缓过来了,就又继续看。后来看着看着已经不是被文字吸引,而是被故事情节牵引着,想要知道乔家的这几个儿女后来日子过得怎样了。这个时候所有关于小说的结构安排,小说的章节设置都成了可以忽略的东西,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继续读下去。
在不得不停下来,在不得不放下书的时候,不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喜欢看这样的小说,为什么想要看这样的文字?
这小说写的,其实不过是热热闹闹的平凡小日子呀。想来描述和反映这种生活的文字,才是让人打心底里想要一探究竟的。读书的时候得知这小说已经拍成了同名电视剧,大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也由衷地为它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