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洞天文化系列:儒释道兼容并蓄,惠众生德厚仁广
一直的各种介绍和宣传中,都把大小洞天定位为“道家文化旅游胜地”。这就让人们以为,大小洞天在历史上只是道人炼丹、修道、成仙的道场。其实,这是一个误导,也是一个误会。
实际上,大小洞天是一个儒释道兼容并蓄、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集历史、文化、自然、科学及婚纱摄影、休闲娱乐等于一身的、海南最具魅力的综合性旅游胜地。她的椰风海韵、海山奇观自不必说,仅其蕴含的历史遗存、多元文化,在海南也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说她是道家文化旅游胜地,自然没有争议。有众多的民间传说、摩崖石刻、历史文献作证呢。况且,还是南宗五祖白玉蟾舍了一条胳膊,赶走了黎母仙姑,强“赖”下来的呢。
说她是释家文化旅游胜地,当然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无可辩驳的历史证据的。日本古代文学巨匠真人元开的《唐大和尚东征传》记载,唐代佛教律宗第三代传人鉴真和尚,曾六次东渡日本,前五次都没能成功。公元748年第五次东渡时遭遇飓风,航船漂流到振州宁远河口,即今天的大小洞天景区一带登岸,并在岸上的沙洲坡原上晾晒衣物和经卷,至今仍有地名“晒经坡”遗址。
鉴真高僧一行在振州居住长达一年,帮助修建大云寺,树一丈六尺高的释迦牟尼像。他在此设坛授徒,传播佛教、历算、医学等文化知识,并将所带的一批佛经和科技书籍赠送给振州和大云寺。由此开始,大唐的佛教文化逐渐从振州向海南全域传播和兴盛起来。因而,说大小洞天一带乃为海南佛教文化之圣地,也不为过吧。
经过前五次的失败后,鉴真和尚在此停留了一年,于公元753年以65岁的高龄,并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第六次东渡成功。所以也可以说,这里是他由失败走向成功的转折点。
鉴真法师在日本讲法传教十年,被奉为日本律宗的祖师。他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最后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
鉴真法师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品德和不惧艰难、百折不挠的崇高精神,一直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敬仰。大师圆寂后,他的弟子为他塑造了“夹纻干漆”座像,并一直供奉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中,被日本奉为“国宝”。1980年,这尊珍贵的塑像曾飘洋过海,回到离别一千二百多年的故乡“探亲”,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空前盛事。
为了纪念鉴真法师六次东渡这一历史壮举,大小洞天景区兴建了一座鉴真东渡的巨型群雕。群雕巍然屹立于166级庄严的台阶之上,背依南山,面朝大海,携鳌山千重翠松,览南海碧波万顷,表现了鉴真法师为弘扬佛学文化,矢志不移、不惜生命,不破沧海不回头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
从公元748年,到1247年(宋淳祐丁未年)毛奎开发大小洞天,并在此修道成仙,其间相距近500年。这五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鉴真法师点燃的佛家香火应该是相传不断的吧。并且,从根本上来说,真正的儒释道文化是相通的,殊途同归的。它们各自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和阐述宇宙和自然的真理实相,给世间众生指明一条生命之道,宇宙之道。
道家的天人合一,说的是万物(包括人)来自于道(宇宙、自然),而回归于道。从无形到有形,再回归无形,只是一种形式的转化而已。成道成仙,也只是由有形而变为无形而已。这与佛家所说的不生不灭,归于永恒,其实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述而已。用科学的术语来说,就叫做物质不灭,能量转换吧。我是这样理解的。
至于大小洞天的儒家文化,如南海神鳌的求取功名、独占鳌头,龙王别院的求官求财、求富求贵以及多子多福、风调雨顺等等,则可见一斑。都算是一种积极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入世之道了。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文化,无论是宗教,哲学,还是人文或自然科学,都应该是虚怀若谷、包容万象的。相互的交流融合,兼容并蓄,才能全面地呈现出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丰富多彩和真理实相。
从某种角度和某些方面来说,儒释道三家虽然有着不同的文化体系,但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同化,已经是“三教合一”了。而大小洞天正是以她宽大的胸怀,无私的包容,使儒释道文化在此兼容并蓄,从而把道德仁爱、慈悲为怀的理念传播给大众,泽被百姓,惠及众生。
大小洞天文化系列:儒释道兼容并蓄,惠众生德厚仁广 ——大小洞天文化归属问题浅议大小洞天文化系列:儒释道兼容并蓄,惠众生德厚仁广 ——大小洞天文化归属问题浅议
大小洞天文化系列:儒释道兼容并蓄,惠众生德厚仁广 ——大小洞天文化归属问题浅议
大小洞天文化系列:儒释道兼容并蓄,惠众生德厚仁广 ——大小洞天文化归属问题浅议
大小洞天文化系列:儒释道兼容并蓄,惠众生德厚仁广 ——大小洞天文化归属问题浅议
大小洞天文化系列:儒释道兼容并蓄,惠众生德厚仁广 ——大小洞天文化归属问题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