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2025

“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的爱情

2025-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雨外斜阳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周作文第156期“缝”。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首词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贺铸从北方回到苏州,思念亡妻,情深无处寄托时所作,字字情真意切,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是宋太祖赵匡胤原配妻子贺氏的族孙。不过到他这一代,祖荫已经所剩无几,他出身低级武职家庭,更为不幸的是,幼年丧父,他小小年纪就便四处漂泊游历,好在祖荫还有一点光芒,这点光芒助他进去官场,先是继承父志,从事武职,后来得苏轼赏识,推荐为文官。

史书上记载,贺铸长相奇丑,被人称为“贺鬼头”。但他才华横溢,词作风格多样。古人不但重视才华,也很看重相貌,史上那些当官的,多半长得帅。贺铸一生仕途不顺,辗转各地任职,官职低微,壮志难酬。这和他的长相不无关系。

贺铸的妻子是皇室宗亲赵克彰的女儿,虽贵为千金小姐,下嫁贺铸,却勤劳贤惠,不辞劳苦,勤俭持家。更为难得的是,她不但不介意贺铸的丑陋,也不嫌弃贺铸的贫寒,都只因为欣赏其豪侠气概与卓越才华。当然,贺铸对妻子的温柔体贴与善解人意十分感激,二人伉俪情深。

贺铸在官场并不得意,频繁调动,宦游各地。像他这种低级官吏,多数时候都是只身赴任,不能携带家眷,因此,夫妻时常面临离别。

有一次远行,妻子前来送别,彼此依依不舍,贺铸遂作《绿罗裙·东风柳陌长》,道尽离别之苦与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全诗如下: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
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在辗转漂泊的日子里,妻子是心灵伴侣,始终陪伴在贺铸身边,与他同甘共苦。

他们的生活相对于当时官场,应该是贫苦的,这一点从贺铸在滏阳任上所作的《除夜叹》,其中“稚子供樵汲,壮妻兼织舂”诗句,便是他们当时贫贱相守的真实写照。不过,他们在贫穷中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建立的感情反而愈发浓烈,绝不是元稹那种“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无奈。

公元1099年,贺铸寄居苏州,妻子因病离世。这给贺铸带来沉重打击,他几乎失去活着的勇气。每当回忆起与妻子相处的点滴,便情不自禁泪落沾衣。

1101年,贺铸从北方再回苏州,重过阊门,睹物伤情,他想起妻子曾在盛夏为自己缝补冬衣,笑着说,老婆啊,要把阳光缝进衣衫,到冬天里拿出来有满满的阳光味道;又记起妻子夜里挑灯为他缝补衣衫的场景。如今却只剩自己独卧空床,寂寞静南窗风雨,眼泪不由滑落,心中满是悲戚。写下了本文开头引用的那首悼亡词《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妻子去世后,贺铸并未再续娶,而是独自咀嚼思念长达二十多年。直到宣和七年(1125年),贺铸在常州病逝,与妻子合葬于宜兴县清泉乡东筱岭之原,实现了“生同衾,死同穴”的心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