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我征文大赛读书Ulord社区联盟

你有一个小宇宙,等待燃烧。

2018-05-26  本文已影响38人  嗨的哥尔

小时候喜欢日漫一些桥段,比如《龙珠》里悟空变身超级赛亚人吊打大boss,又比如圣斗士小宇宙爆发,砂锅大的拳头满天飞,敌人被轰至渣渣。

一个字,“燃”。

长大了,发现自己才是那个战斗力5的渣渣。低效率的拼命,最多只能给战斗力加几分。所谓牛人是能在关键时刻控制注意力,全情投入,高效做事,战力倍增。关键就在于形成可控的专注力。

有几本书,让人脑洞大开,有个小宇宙就藏在我们的注意力底下。

这是个极重要的概念,知道的人不多。有些人听过,但没切身体验,或者体会过不能了解机制,谈不上使用。

很多时候这概念就变成无用的鸡汤,实在可惜。它就是“心流”,本文要花大篇幅来说明为什么你需要了解它。

(长文高能预警,请保持独立判断,欢迎在留言区说下你的看法。提一个要求,请只字不差的阅读。因为花点时间这么做,也许会触发你的心流。)

1.大脑里的世界级战场

不少朋友,对自己孩子未来很担忧。
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自己省吃俭用。但小孩厌学,更喜欢每天跟小朋友一起吃鸡、抖音。

手机正在吞噬人的注意力。成年人况且抗拒不了刷手机的诱惑,自制力差的青少年怎么办。

分心是现代人的大敌。信息的洪流使一个东西“去中心化”了,就是你的注意力。在这种低质量的注意力下做事,事倍功半且焦虑。

我们要意识到,自己大脑里有个世界级的战场。

近十年人类产生的信息量在暴增。据IDC 《数字宇宙》(DigitalUniverse)的研究报告表明,2020 年全球新增信息量将超 40ZB,是2012年的12倍。

生活在现代,所有人都是信息过载的,要应对的新状况越来越多。新商业新事物层出不穷。
不关注吧,怕跟不上时代。关注吧,卧槽发现真跟不上……于是焦虑了。

在百度指数上输入“焦虑”,你能看到8年来这个词的搜索热度在增长。

这就是“精神熵”现象很普遍的原因。“熵”是个高级词汇,指一个系统的无序/混乱程度。精神熵,即精神层面的无序和混乱。
它并不特指焦虑或迷茫,它是那些无以名状、千头万绪、漫无目的、选择困难的时刻。各种微小的念头无序混乱的同时存在着。

注意力在信息的枪林弹雨中碎了一地,这就是信息时代对我们发起的暴击。

脑子嗡嗡作响,身边空空荡荡。这是场看不见的战争。
大脑里的战场,争夺的就是你的注意力。在这战场里,有来自身边的事物,也有来自互联网上世界各地的军阀,它们每天都在打架。

来战吧兄弟,为了部落!哦不,为了脑子清醒,我们终有这一战,躲不过。

2.注意力之战

注意力是一切商业的战场。
你甚至可以说,“注意力”是人的第一个战场,因为它离你最近。

这战场不是远在天边,不是近在眼前,而是直 接杀入你眼皮底,冲进大脑。

你若不知自己的注意力有多宝贵,商人听了会很开心。
大批量低价收购你的注意力,高价卖出去就是他们在做的。不是说笑,这就是“广告”的本质。

羊毛出在羊身上,狗买单。注意力出在你身上,商家买单。而电视台,就是撸你羊毛拿去卖的。

《注意力商人》讲了“一部商业模式史”,这模式就是“转售人的注意力”。比如报纸的广告,收费电视,网络广告、抖音自媒体……你付出注意力,他们拿来转卖。后来有个升级版,叫“流量思维”,什么是流量?就是收割到注意力的量。

注意力经济起源可追溯到1830年代纽约的新闻报纸业。这模式一路沿着收音机、电视、电脑、互联网商业的发展顺流而下,屡战屡胜。

当你打开电视、翻出报纸,或在网上搜罗信息,这较量就开始了。你掏出手机,映入眼帘的哪是APP,分明是一个个注意力的军阀。

中国有4000个手游团队,一年出1万款游戏,能挣钱的只有几十个。市场以万物为刍狗,商业竞争是残酷的。所以在掠夺注意力上,商业战略必须是:思想上全力以赴,操作上不留余地。

绝不是表面说的“用完即走”,而是要让你“根本停不下来”。
这是一场世界级的、悄无声息的注意力争夺战。

争夺注意力极难,是场恶战。我所见游戏开发者和游戏老板,恰恰是最拼命学习的人。如果你是个游戏迷,有机会看到造物主们。他们的学习、工作状态会让你惊呆。

要学的不少,从游戏设计到编程开发、敏捷管理、经管、心理学、教育学……如饥似渴。
意识到这点时,我毛骨悚然。

“吃鸡者”和“养鸡者”,是两个物种。他们之间隔,也许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前者把宝贵注意力拱手相让,弃械投降;后者为争夺它,搞的你死我活,一将功成万骨枯,胜者为王。

到这里,你有没有头皮发麻。你随意挥霍的,恰是别人死命争夺的。(这些描述并不带褒贬,不存在强买强卖)

3.战胜无聊

再深入一点,问题是商家坏吗?不对。
伟大的科斯定律说:谁用的好,就归谁。

商业促进了价值发现,它把你的注意力,用的比你自己还好,你很享受它的使用。

所以你输了,注意力归它。你若赢了,它夺不走。

何况娱乐是必须的,娱乐和游戏才能让人度过漫长岁月。甚至只有在游戏中,一些人才能体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乐趣。
它只是在一个人还没找到存在的价值和使命时,提供一个安放注意力的出口,避免精神失序。

也许问题不在商业上,问题在无聊和精神熵上。沉迷手机娱乐这事并不奇特。人为了逃避无聊和焦虑,愿意做任何事,没有手机和互联网之前也会有其他方式。

1927年4月7日,在美国21岁的菲尔·法恩斯沃斯(Philo Farnsworth)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式电视机。 巧的是,电视儿童(Television child)这个词最早也来自美国。

电视机的普及,产生了电视儿童现象,即出现的大量打开电视,就深陷其中的儿童。美国家长最早意识到这个潜在隐患。
还有个有趣的案例。

IPAD是乔布斯发明的,一天纽约时报记者Nick Bilto问他:“你的孩子一定很喜欢iPad吧?”老乔回答:“他们没有用过。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一项创造的副作用,创造者比谁都清楚。

与之相关,有个“奶头乐理论”,听着邪恶。
发明它的是布热津斯基,近代美国战略思想家。这是他的战略名词“tittytainment”,这词由“titty”(奶嘴)+“ tainment”(娱乐)组成。

它描述的是:由于生产力上升,一大部分人口将不用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为安慰这些“被遗弃”的人,他们的生活应被大量的娱乐活动填满。

在这80%人的嘴中塞一个“奶嘴”。“奶嘴”可以是发泄性娱乐(网络游戏、色情业、网络论战);或者是满足性游戏,(肥皂剧、明星八卦,真人秀等)。

商业作家吴晓波说,在这理论构架中没有好恶、是非之分,只有利益和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因此,“奶头乐理论”看上去很冷酷,却又距离现实很近。

看吧,注意力之战有威逼有利诱。无关善恶,但这战斗成王败寇。就问你自己,要赢还是投降?
直面“无聊”和“混乱”,还是逃避它,躲到奶嘴里?

人生下来本是好奇的,这句话尤其适合给孩子的家长听,给做教育的老师听。是谁让你的孩子/学生觉得学习无聊透顶,于是拼命逃,逃到游戏娱乐里的?

注意力争夺是场恶战,为了争夺孩子的注意力,你知道游戏开发商有多努力吗?你知道他们进化出了鬼斧神工的“上瘾”魔法吗?

我们应该反过来向他们学习,修炼“盗火”的技术。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有先见的教育机构已开始这么做了。舍得花钱让孩子或你自己去接受“上瘾式学习”的教育,是大胆前卫的。

4.盗火

到此,我们要触及更本质的问题了!

(普罗米修斯盗火)

问题也许不出在分心上,而是注意力集中在哪里受不受自己控制。

当你投入吃鸡游戏中,你的精神高度集中,这个状态持续一段时间,你甚至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伴随着强烈的愉悦。这就是游戏令人上瘾的秘密。

这即是“心流”(flow),是一种极度专注的高峰体验、也称“出神体验”

没错!我们的注意力底下藏着一个彩蛋,一个隐藏的小宇宙,一个蕴藏无限潜力的火种

它的特点,一个字,“燃”。具体说就是:

无需使用什么自控力,你就高度集中了注意力,外界根本干扰不了你;感觉毫不费力,但是有特别高的效率;完全被所做的事情吸引,以至于忘了自我;忽略了时间的流逝;有强烈的愉悦感。

长跑爱好者为什么能乐此不疲的奔跑,跑嗨了;

篮球等运动爱好者,为什么常常能把运动变成长期持续的习惯;

此刻码字的我,已经写了一年多的公众号,我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没人关注不被看好的阶段,为什么最终坚持下来,甚至停不下来。

打游戏、下棋、攀岩者为什么常常进入忘我的状态。

这背后往往都有“心流”的作用。能长期坚持下来的事,大概都是从中能体会快乐、快感,根本停不下来。

缺少这种高峰体验,你就理解不了那些奇特的上瘾现象。
更可怕的是,没发现自己一直过着无感人生,却安慰自己岁月静好。

《盗火》是一本奇书,它把“心流”比喻成“火”。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走火种送给人类,给人类带去光明。
火的使用,无疑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

恩格斯说:“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了解“心流”的意义也在于此。

  • 不自觉的喜欢、被深深吸引。这只是引火上身,被点燃。

  • 掌握心流的方法,则是靠自己摩擦生火,爆发小宇宙,走上开挂的道路。

  • 无论是某些教育机构开始实验的“游戏化教学”,还是《盗火》里提到的各种方法:谷歌实验室给码农配备的电磁头盔、佛教的冥想、海豹突击队实验的“集体心流”,甚至一些美国家长为提高专注力给孩子服用的“Adderall”(他们对注意力的重视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当然这不是建议)。

    以上你可能吓到了,我想说的是: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这世界已经有人走在盗火的路上。

    5.心流的法则

    那我们如何才能燃烧自己的小宇宙?

    《盗火》说只要关掉两个声音,1.“自我批评”2.“时间感”,这样一来你的大脑就释放出了最宝贵的带宽,能接收处理大量信息。

    听着很神,但具体怎么做。最主流的方法是冥想训练。

    其操作简单讲就是,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闭眼、刻意放慢深呼吸,专注于扫描自己身体感受。5分钟到一小时。

    看似简单的操作,据说参加冥想训练的人几周后,就开始出现明显的思维提升。据李笑来说每天冥想一刻钟到1小时,能对大脑带来充足训练,足够的科学研究证明这使大脑皮层面积增大、灰质变厚,提高人的思考能力。

    那,如何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达到“心流”?至少具备几个条件

  • 任务本身具备一定复杂度、难度。

  • 高度集中注意力

  • 持续一定时间

  • 有明确目标,能收到反馈

  • 具体案例,这里提供一个我个人体验心流的常用方法
    这在我之前的文章提过,它能使一个人对音乐的感知力倍增,我亲测的。

    一、找一首有一定复杂度的音乐。(器乐类型多样,节奏紧凑一点的,比如交响乐、节奏快层次多的流行乐)
    二、目标,做到在大脑里无损回放这段音乐。(尽全力即可,通常需要播放数次才行)
    三、播放音乐,用注意力观照全部细节,全部!

    四、为了确保第三点,音量不能太低,要足够清晰,清晰到能听清细节。

    既然方法都说了,我顺便把可以用来练习的音乐也附上!

    来自《爆裂鼓手》的原声带,电影也经典。

    当你这样做,几分钟胜过听上百遍音乐,因为你在刻意练习耳朵的听感。

    米哈里说这是一种听觉心流。其他领域,你只要摸到规律,也可以做类似尝试。

    实践吧,用了才有用,否则都是鸡汤。

    6.在注意力的战场上,彻底赢一次

    会用火的标志,是你可以用火制敌,用火烹食,却不引火烧身。
    会用心流的标志,是你能把它用在对你帮助更大的地方。

    对心流的使用,本质上就是对抗自己的“精神熵”。是在注意力主战场上的彻底胜利。

    对任何事都不成瘾,不燃,是一种诅咒。
    它就像每次煮到50°C的水就关掉,歇一歇再来,50°C又再来,于是一辈子那壶水都没烧开过。

    “干一行,爱一行”这话做起来不容易,真正把职业当成毕生事业和理想的人终是少数。若能做到,便是彻底爱上,停不下来的心流状态。在这状态下的人,必然是开挂的。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工作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无独有偶,对冲教父瑞·达利欧《原则》一书也有类似观点。他们把工作视为生活的重要组成。外人看来这是工作狂的自白。

    我想“心流”的提出者米哈里是理解的,他说:

    最坏和最好的体验都在工作中,而不是休闲当中。

    对!你没听错,人生最好的体验绝不是休闲。心流不会产生于家里蹲、葛优躺。要生火就要用力摩擦。

    我舍得花钱买注意力,macbookpro除了写作少有其他功能,因为它容易创造沉浸式体验。夏天快到空调该开一定开,也是花钱买注意力。没算过一晚上几度电,我相信值。

    花了那么大篇幅说注意力重要,因为注意力甚至是“心流”的燃料。它是这个体验的基础。
    在休闲里,漫无目的里,绝无心流。

    终其一生,有许多人莫名其妙的爱上一些事情而不知为何。也有一些人遗憾的体验无感人生,麻木的待在自己无法喜爱的工作、琐事里。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提出这个概念,不只让我们知道它存在,它是什么,还知道如何做。建议把它列入人生必读书单。

    注意力是个战场,在这战场上彻彻底底赢一次,一次足矣铭记。

    找到藏在你的注意力底下,那个有待燃烧的小宇宙吧。

    祝好。

    首发于公众号:悟能时刻


    参考资料:

    IDC 《数字宇宙》(DigitalUniverse)研究报告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史蒂芬·科特勒:《盗火:硅谷、海豹突击队和疯狂科学家如何变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每天听见吴晓波》:(“奶头乐理论”很冷酷,却离现实很近)
    魏德勇,《科普中国》:1927年4月7日 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式电视机诞生
    老印,耳朵(区块链投资黑客,交易老手,饲料测评员):利他林在学校里的使用,“聪明药”初体验。
    万维钢,《精英日课》:(如何判断“尾部风险”是不是“黑天鹅”?)
    吴修铭:《注意力商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