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互联网科技@IT·互联网

野孩子OFO

2018-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互联笔记

资本是创业者的救命稻草和加速器,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回去的。

毕业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的戴威,曾是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社团的成员,热爱骑行,有超过两千公里的骑行经历。对戴威而言,骑行是一种最好的了解世界的方式。

时间回到2014年,那一年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借势于移动互联网行业的迅猛爆发,戴威联合校友薛鼎、于信和张巳丁提出了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理念,创立了ofo共享单车。

这个起于北大校园的学生创业项目,受到Uber和Aribnb的启发,一开始只是为了解决「买车、修车、丢车」的痛点。校园内短距离的单车租赁相对于私有单车而言,一不用担心丢失,二可以随停随借随还。

团队在车上安装了传感器和智能装置,并将车身统一涂刷为黄色,学生通过微信服务号或APP,可以实现车辆定位、解锁、用车以及支付等流程。

次年11月,ofo共享单车走出北大,项目开始在人大、北航、北师大等在京高校进行复制。不到半年时间,ofo已经覆盖了北京20多所高校,服务近100万师生,累计订单突破150万。

相较于后期资本进入并逐渐发展壮大的ofo,曾不止一次被众多科技媒体质疑是否解决空间和时间上闲散车辆的有效「共享」,最初的校园模式「号召师生将个人自行车转让ofo,平台按照不同维度收取租赁费用,进行统一管控和运营,且出租人可换取所有共享自行车免费使用权」,其实更接近于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但以「纯共享」经济的方式切入,要撬动一个如此之大的传统市场,没有自营是行不通的。2016年9月小黄车的自营车辆已高达90%,彻底打破了原有C2C的业务逻辑,转由和摩拜单车相同的B2C租赁。

早前ofo完成由唯猎、东方弘道以及金沙江、真格、经纬等知名风投机构数千万美元的投资时,滴滴方面也在思考最后三公里的解决方案,其专车和租车实际上是三公里距离以外的出行方案,所以急需填补市场上的最后一块空白,因此于2016年9月宣布对ofo进行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自此开启两家巨头的「爱恨情仇」。

共享单车作为2015年投资寒冬成长起来的明星项目,受到了业界一致追捧。但盈利能力远远不足以抵消其模式单一,盈利难度大,回本周期长,运维成本和损坏率高等业务属性,再加上政府对押金和线下运营的管控,盈利方向实则并不清晰。

在众多资本的助推和媒体曝光下,ofo和竞争对手摩拜单车开启了轮番补贴大战,来培养用户的出行习惯。至2016年12月底,ofo 的日订单量超180万,全国26个城市提供超过6500万次出行服务,并宣布开启海外运营。同一时间段,滴滴二手车业务负责人张严琪团队空降ofo并担任COO。

2017年7月ofo再次发生重大人事变动,滴滴高级副总裁付强正式加入ofo,担任执行总裁;南山接管ofo市场业务;财务总监LeslieLiu担任CFO。其董事成员8个席位,滴滴已占了2席。至此ofo经过多轮融资,滴滴已成为最大股东,占股超过30%。

同年12月,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同作为滴滴和ofo股东的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表示:「ofo和摩拜的战局比较明朗化了,再打消耗战没有意义,对双方损耗都很大」,言外之意就是希望早点合并,越快越好。随后朱啸虎签订退出协议,将所持ofo股份出售于阿里和滴滴。即便如此,ofo和摩拜也并没表现出积极的合并意愿和共识。

而就在此前一个月,原空降ofo的滴滴三任高管已全部「被离职」,从滴滴高歌猛进到毅然决裂,仅用了4个月时间。双方矛盾的导火索是董事会的「一票否决权」,滴滴志在必得,但戴威也始终拒绝出让,「不被大公司、股东控制,保持其独立的发展和运营是第一要务,其余的一切规划均要为其让位」,这是戴威一贯的态度。

2018年对ofo来讲同样是个多事之秋,先是其在旧金山投放共享单车的计划遭拒,后有阿里巴巴搅局,美团收购摩拜。ofo在前后夹击下,依赖烧钱成长起来的业务模式,未找到下一个接盘者之前,依然要靠大量融资来维系业务。与摩拜合并没戏,阿里成为ofo最后的救命稻草。

因去年9月份,ofo上线了微信小程序入口引发蚂蚁金服高层震怒,在面对ofo这个「野孩子」,蚂蚁金服仍心有余悸。于是在今年6月1日向自家权重更高的「嫡系」孩子哈罗单车再次增资20.6亿人民币;此次增资也意味着蚂蚁金服占股比例高达36%,为第一大股东,至此阿里全面转战扶持哈罗单车。

91年出生的戴威,和大部分90后一样喜欢自由,也是出了名的倔强。先后拒绝了与摩拜合并和滴滴的收购邀约。自ofo创立以来,资本的参与让其在短短1年内,就成为了日单量过千万时间最快的超级平台,对于这个维度的突破,淘宝用了8年,滴滴用了4年,美团用了3年。

但风光背后,一个清晰正确可见的商业模式始终并未形成。车辆损耗和运营成本远超逾期,整个充满变量的财务模型只是空中楼阁。

而竞争是把双刃剑,双方可以促进市场活力,提高创新迭代的比拼速度,共同把概念炒热同时还能扩大市场容量。但当其中一方退场回家抱大腿找妈妈时,其实另一方也急需找一个落脚驿站养伤练兵。

至于ofo何去何从,还不确定。但对于戴威来讲,「还回去」的时刻怕是要来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