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1
中医如何巧治糖尿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富贵病”开始出现在我们身边,其中“糖尿病”就是一个绕不开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共有4.63亿人成年人(年龄20-79岁之间)患有糖尿病,占全球总人口的9.3%。我国情况非常不容乐观,目前全国拥有1.164亿糖尿病患者,位于世界首位,仅2019年,我国因糖尿病及并发症死亡的患者人数为83万,所以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然而西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极其有限,主要是通过定期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好血糖,但这种方法属于典型的“治标不治本”。而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对不同人群和不同疾病阶段都有着“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那么伟大的祖国医学对于“糖尿病”又有着怎样独特的“见解”呢???
首先中医的治疗特色之一就是“辨证论治”。所谓“证”,即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当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不同的人得了不同的疾病会出现相同的证候,同一个人得了某一种疾病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证候,所以中医又有所谓“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说法。按照这个思路,对待糖尿病我们应该对“证”治疗而不是对“病”治疗。
按照中医的辩证方法,我们可以将糖尿病(消渴)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上消
肺热津伤证
临床表现: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代表方:消渴方加减
中消
(1)胃热炽盛证
临床表现: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2)气阴亏虚证
临床表现: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代表方:七味白术散加减
下消
(1)肾阴亏虚证
临床表现:尿频量多,混浊如膏脂,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
(2)阴阳两虚证
临床表现: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萎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