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写到老的故事

摆渡的“校巴”

2020-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三喜sanxi

我的中学,是在市里读的。戈壁滩上,从厂家属区这个孤岛顺着大路一路向东,只要跨过一堆从南到北的铁轨,再兜兜转转几个弯,就能到达市里。市里,我读中学的地方,繁华热闹,有楼有人,不像我们厂,一年四季的喧嚣都在轰鸣作响的机器里、抑或上下班车的鼎沸里,要么就是人家噼啪作响的锅铲中,还有就是叽叽喳喳交头接耳的学生堆里。

这堆学生,小的瞎咋呼,大的有考上大学的,甚至有读了博士的,他们早已远走高飞,不和我们掺和在一起。只有那些中不溜的、有点自由又有点叛逆、靠着家里还总恨着家里的、十来岁的中学生,最为欢腾。去市里上学的中学生,必须得坐厂里的轿子车,厂车早上不到七点从家属院出发,晚上六点半再从市里返回,每天往返,就像一个摆渡的轮船一样,常年不衰,因为即便寒暑假,也总有同线路相反方向去上班的工人,和假期补课的毕业班学生。

放学时分,夕阳西下,常年的天际晴空,把戈壁滩衬托成一幅广袤的画卷,贯穿于市里到家属院这座孤岛的公路,就像一条长长的丝带,一会儿直直的,一会儿转个弯,一会儿再拧个角儿,过一会儿又转弯、伸展……一直延伸到戈壁海的深处,一路追随金色的余晖,待到你觉得再无人烟之时,山脚阴影之下,便看到一排小白杨在风中站的笔直,飒爽英姿的迎接远道回家的学子。

这是一条孤独的丝带,我想工人们上下班的喧嚣,也比不过放学时分的“校巴”更能让它快活。

每天下午六点半,接学生的轿子车及时准点等候在学校大门外长长马路的尽头。这段距离练就了我快走的神功,因为赶不上车,可能面临的就是被抛弃的黄昏,黄昏伴你到黑夜,再在黯淡的路灯下、人影稀少的另一个街头,继续等待回家的夜班车。夜班车到家已经很晚,那时,肚子还是饿着的,作业还是堆着的,等到完成一切,洗洗刷刷,再去睡觉,恐怕已到凌晨。

不过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能提早等车,哪怕班里有老师在补课,我们厂的孩子也有权站起来说:报告!老师,我要赶车!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提溜起早已收拾好的书包,堂而皇之大摇大摆的离开教室。有的人认为这个行为很潇洒,但我们这些“山脚下”来的“岛民”却常常为此感到羞愧,比如老师还在上课,我们会不停地偷偷看手腕上的电子表,想到还有10分钟厂车就要开动,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迸发心里演练无数次的“报告”,“报告!老师,我要赶车!”老师通常理解并点头,既而我们健步冲出教室,冲向那台载满回家之路的“校巴”。

轿子车最欢快的时候,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开车的也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名叫程老五。程老五嘴巴热闹,边开车边跟学生聊天,就像讲评书说相声,说高兴了整一车的人起哄,大笑。他继续说,继续笑,反正一路就是路,平平坦坦的大路,没有车,只有家,在招手。

程老五有时给我们放流行歌曲,于是一车厢的劲爆狂嗨。高中生拿出张学友的磁带,让程老五播,于是满车厢少男少女又开始了思绪万千。那是四大天王的时代,就连冬夜我去院子里上厕所,厂里八点半广播的微弱颤音还在播着刘德华的《忘情水》,雪地里冰凉寒冷,这么好听的歌,真令人印象深刻。

回到傍晚回家的“校巴”上,程老五一边开车一边随着节奏用头点拍子,这回高中生们带上了吉他,吉他仿佛是特意为每天的这场盛筵而准备的。弹吉他的李三,和一排大呼小叫的男孩并排坐在轿子车的最后一排,他们为每个颠簸狂欢。李三弹着《心碎了无痕》,男孩们也高歌《心碎了无痕》,李三弹着《吻别》,男孩们也高歌《吻别》,李三弹着《祝福》,男孩们也高歌《祝福》……我想天王一定想不到,他的歌在戈壁行进的一个轿子车里,被热血沸腾的少年嘶吼着,有点变味,但天王在歌曲里糅合进去的深情早已植入这群年轻人的血液。轿子车离市里越来越远,离家越来越近,金色的阳光平铺着戈壁,卧佛似的远山伸开宽厚的膀臂,迎接这些“岛上”的孩子。

程老五和李三并举狂热的车厢时代,我还在读初中。由于我们厂初中在市里读的孩子少,我们班也就我一个我们厂的。我不像那些哥哥姐姐们,放学时可以三五一群的向老师“报告”,我必须得一人鼓足勇气“报告”。我羡慕他们,赞赏他们,远远地崇拜他们。他们坦荡的样子,像极了自由。“校巴”驰骋在戈壁中,就像奔腾的野马,年轻,朝气,活力。

但也不是总有人懂得他们年少轻狂的浪漫。一次,一个在市里上学的小学生,竟然在同样热闹的车厢里睡着了。那时候没有电话,他没回家,他父母只能各种找,找了两个小时,最后在轿子车的一个座位上找到了,找到的时候小伙子还在酣睡,幸亏那时车窗不严,缝隙很大。

也亏了车窗不严,缝隙很大,在吉他和歌声的归途中,我多次打开车窗,望向窗外。那个一无所有的年代,一无所有的戈壁上,一无所有的我们,吹着带有阳光余温的暖风,走进渐渐清凉的“小岛”。

后来我想,正是年少时这些特别的体验,让我对自然和旷野充满感情,有时我很豪放,有时我很感伤,我骨子里所有的奔走与彷徨、追逐与迷茫,都离不开这片生我的原野,和那些摆渡校巴的年月。有时我想,程老五、李三,还有很多很多年轻的面孔,他们现在都在哪里?

若是能回到那里,在抬头望天的深邃中,在侧耳听风的低鸣里。没错,那是一场盛筵,刚好就在那个戈壁那条路,那个青春那几年,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盛筵。


(《三喜的童年岛》是一部文集,此文为作者三喜原创文章,如需联系,请添加作者微信:pheobetime)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