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再见,再也不见……
离开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说一声,再见
再见,往往在离别之时表达感情的词语。当真心实意的说出这两个字,包含的,应该是些许的不舍和对下次再见面的期待。可是,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说出“再见”这个词呢? 古人的离别诗中,好像对于“再见”这个词,并没有太多的着墨。有依依不舍,却不知故人何时能回的“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有对友人不舍,却无奈只能告别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对离别之人表达美好祝福,豁达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无论相隔多远,我们相互思念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有对未来再次见面的期待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可也是“君问归期未有期”。
更多的,好像是望向离别那人远去的背影,默默哀伤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纵有千般万般不舍,我只能留在你身后,默默注视着悠悠江水带着一叶小舟,慢慢离开我的视线。我知那舟中有你,我亲爱的朋友。可我只能目送你的离开。从今以后,山南水北,天各一方,即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是朋友,我依旧不能陪你走完剩下的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你在千里之外的远方,我们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可能此生再也不复相见,这美景,以后我要与谁共赏?这美酒,以后我能与谁同醉?“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从此我们之间,是不是只能靠回忆度过?如果这样,这良夜美景与我又有何意义?
如果上苍足够仁慈,或许很久很久的以后,我们将会相见,可那时,大概也是“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了吧!看,自古以来,我们都是最不愿面对离别的。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珍惜,要善待,可从来没人教我们,如何好好离别。大概离别总是让人不开心,所以我们逃避并且避讳去讨论。尤其是生与死的告别。可是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旅程啊!
有时候会想,我们从出生以来,就是为了说再见的。一路我们告别了摇篮,告别了年幼无知,告别了儿时玩伴,告别了青春懵懂,告别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姐妹,告别了校园……我们不喜欢离别,却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离别。我们说着“再见”“再见”“再见”……再见?何时能再见?现在虽然不像古代,生离或许就是死别的前奏。可是,我们的那句“再见”,又能轻易兑现么?看看相册里的那一张张脸,有多久,你们没真实的出现在对方面前了?多少句的再见,真的就是再也不见?
每个人出现在生命里,都是有理由的,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你。有的人,就是用来让你练习告别的。说出口再见的那刻,或许自己心里就已经明白,这是再也不见了……学会离别,学会好好告别,人生就是要好好告别的,不是么?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即便只是擦肩,是否也该好好说声“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