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权威的思维陷阱·读《社会学的想象力》
2018-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专吃小可爱
读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权威是某一领域专业人士或政府机构,在社会科学里的某些经典理论。
米尔斯在书中提出社会科学中的两种人:创新者和追随者。创新者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阅历,有能力认识自己并增进自我修养,而对于追随者来说,他们处于一个前人“铺好”的路上,学习和思考都沿着传统路径走,安分守己多过富有想象力。
为什么会迷信权威,其背后有是一种风险规避的意识。它和从众很相似,但是目的却是基于对成功的推崇和对失败的鄙夷。
举个例子来说,从小到大,我们接受一种观念,叫做“向榜样学习”,这个榜样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而是父母或者老师决定的。而榜样的形象也大致是:听老师话,不调皮,学习好。听老师话,老师说的都对,这就是迷信权威;不调皮,做乖孩子,就是收敛个性,遵守规则;学习好,读书要成器,器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是工具的意思,成器就是成为有用的人。在过去接受的教育中,榜样给了我们一个看起来没有风险的路,它只需要我们模仿他人,遵守规矩就好,沿着这条路终点就是成功,这种实用主义思想,不断的加剧权威的魅力,形成一种规训的力量,阻碍了创新精神。
对权威的推崇,除了反映出缺乏批判意识之外,还隐含着对成功崇拜和憎恨失败的价值观。权威提供的一种没有暇疵的错觉,是成功的范本,所以模仿和使用很安全。这种隐藏的价值观更值得我们反思。把成功捧得太高,降低了人们的容错率。
为什么一定要正确?人类知识社会的进步并非全然依靠成功,而是背后无数次的犯错。对犯错有太多偏见,不惜用回避和遮掩来粉饰太平,宁愿呆在闪耀着权威光芒下的舒适圈里,不愿意踏出。这种思维陷阱只会画地为牢。倒不如把权威和可能犯错的挑战放在约翰弥尔顿说的意见的自由市场里好好论一论,可能会更接近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