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用户的关系有多深
在工业制造领域,我们都讲客户,客户第一,客户至上。到了互联网领域,大家谈的是用户。乍看,这两个词没什么区别,而且在使用时,很多人也经常交替使用。那这两个词是不是一个意思呢?
客户在英文里是client/customer,这其实是法律意义的一个专业词,意思是当事人,委托人。客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相对性和唯一性。比如你与一个公司签订了一项买卖合同,那你的相对方就是这个公司,因此你可以说这个公司就是你的客户。而用户呢,在英文里是user,就是使用者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产品的使用终端。比如,当你与一个公司签订办公用品的买卖合同后,真正使用你生产的办公用品的,可能不是这个公司,而是这个公司里的员工,而这些员工就是你的用户。所以,用户对于企业来说仅仅是使用企业产品,并没有参与产品的流通过程。客户可以是企业的合作者,参与了产品的流通过程,与企业的关系更加紧密。
客户一定是掏钱的,用户不一定是掏钱的。比如,与你签订合同的公司,是你的客户,因此公司需要向你付钱。而客户公司的员工只需要使用你的办公用品,而不必向你付钱。再比如,我们常说要请“客户”吃饭,陪“客户”吃饭,而你不会说请“用户”吃饭,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客户与你“面对面”,要向你付钱,用户不直接面对你。
用户关系有多深,与客户有多深还是有显著匹别的。用户一定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的个体。而客户有可能是公司,组织,法人,当然也包括个人(用户)。与用户一定谈体验,谈感觉,因为人活着,最核心的就是存在感。
与用户关系,你把用户当流量,用户就只需要你的资源,用完就跑;
你能够重视用户的感受,用户就会复购;不仅要给你的用户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更要给你的用户存在感、归属感、荣耀感、成就感……用户可能不记得你说/做/给过什么,但会记得你留给他/她的感觉。
你能够让用户产生归属感,用户就会成为你的会员;
你能够和用户构建共同体,用户就会成为你的合伙人。
因此与用户的关系,从浅到深有流量、用户、会员、共同体,它们相对应的是流量要资源,用户要感受,会员要归属,共同体需要责任。而在今天,数据化、标签化、信用化程度越来越深,依靠信用和责任的力量,才有可能打造深度关系的共同体,在激烈的竞争里,彼此守护,守住你的地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