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动漫,一部影视,一个人简书电影

什么时候开始,你觉得父母弱爆了?

2017-05-17  本文已影响25人  夏初启

一部《摔跤吧,爸爸》,众人品出百味。有人盛赞“良心之作”,有人鄙夷“父权至上”。但都绕不开父女关系的讨论。

戏中的父女情真挚感人。爸爸要求女儿刻苦练习摔跤,不止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更多的是让女儿有机会改写人生。

影片中有个一闪而过的镜头,是爸爸在家里教小女儿学习英文。这证明了爸爸真心为女儿着想,否则,何必费心教十四岁就需出嫁尔后终生洗衣煮饭的女儿学英语?这明明是开明的爸爸在“富养女儿”,何来父权?

当然,这部戏无法脱离印度男尊女卑的国情。今日之印度,女性地位依然低到尘埃里,性别将她们与家务、性伴侣、生儿育女直接捆绑一起,女性的意志常被忽略。正因此,这个敢于对传统说不的爸爸更令人动容:这个男人为了你,不惜与全世界对抗。

轻松、热闹、音浪太强是宝莱坞影视作品一贯的作风。戏中不乏笑点,以及泪点。个人认为这是印度影片极好的地方: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不动声色地煽情,让观众笑着笑着不禁泪流满面。这部戏泪点不少,我第一个泪点在吉塔入大学训练后,回家和爸爸摔跤。

按照国家规定,吉塔获得全国冠军后,须到体育学院由专业教练指导深造学习摔跤技巧。爸爸被迫留在家里,既担心吉塔不适应新教练,又害怕新教练不能发掘吉塔的优点。吉塔初次离家,首次脱离爸爸的掌控,一切都新奇有趣。她骤然发现训练并不一定枯燥,也可以逛街、看电影、涂指甲、留长发、吃零食,还可以接受男生倾慕的目光。而这些曾被爸爸禁止。

几个月后,吉塔归家。见识过大城市繁华的她,深感小乡村的落后,包括爸爸的摔跤技巧。尽管就是这个“落后”的摔跤技巧帮助她获得了全国冠军。

吉塔用她在大城市学来的技巧和爸爸一较高下。在众人面前,她使尽浑身解数,把一向威严的爸爸扳倒在地。倒在泥地里的爸爸面如土色,花白的头发尽染尘灰,像不入时的破旧玩偶,也像蔫了的气球。那一刻,吉塔也许觉得爸爸弱爆了。

不知她心里有无庞然大物轰然崩塌之感,毕竟这是爸爸权威形象的首次瓦解。

不知她有无留意,爸爸摔跤时颤抖着不听使唤的手腕,以及心有余力不足的痛苦表情。

不知她有无听到,周围观众为爸爸倒吸一口气的心疼声。

她肯定不知道,打败爸爸的不是她新学来的技巧,而是岁月。那一刻,她只觉得爸爸弱爆了。她对这份属于自己的年轻的胜利感到沾沾自喜。她开始质疑爸爸的权威,鄙夷爸爸的技法,决心不再追随他的脚步。

每个初长成人的小年轻都有这样的时刻吧,或在十三岁,或在十八岁。因机缘从闭塞的环境转到宽广的天地,曾经的毛头小孩一头扎进较之前稍大的池塘,见识了一些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便自命不凡,轻易把父母的叮嘱抛诸脑后,视父母的老派作风为“弱爆了”。

年轻人不懂克制,常把这种内心的想法显露在外,有意无意地在父母面前流露出莫名的优越感。浑然不知伤透父母心。

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曾因一些小事与母亲意见分歧,我仗着年轻,以为自己足够与时俱进,便与她据理力争,末了母亲喃喃说“老了,没办法。”这句话好似在我心里打了一枪,“砰”地一声,我迅速清醒。结局是母亲认输了,我赢了。那又如何?

我们的人生目标并不是为了打败父母。

今天我们眼中“弱爆了”的父母,曾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他们无所不能,能随时变出一桌好吃的饭菜,随口讲得一堆头头是道的道理,好似力大无穷、三头六臂,能帮我们摆平大大小小的麻烦。我们曾经仰望他们,模仿之,期待快快长成和他们一样厉害的人。

然而不知何时起,曾被我们粘着要亲亲抱抱举高高的父母,人老了,背弯了,发白了。他们的“无所不能”变成了“不合时宜”。

他们没听说过直播,只会转发“震惊”体的文章;他们不会用美颜相机,拍下的每张照片都找不着焦点;他们不会上网帮衬马老板刘老板,只会在菜市场一块五毛与菜贩子讲价。

像极时代在前进,而他们被留在上世纪。

我们长大了,可以一眼看穿他们的懦弱与伪装,却不曾对他们的无奈与辛酸报以同情。

在那个青春阶段,我们以迅猛之势快速拔节成长,张臂拥抱呼啸而来的未来,却不曾想到,留给父母的只有渐行渐远渐小渐模糊的背影。

那个别扭的阶段也终会过去。像突如其来的“弱爆了”的感觉,在某个突然的瞬间,我们又能体会父母的真心与不易。

就像戏中的吉塔,新教练没有掌握她的优势为进攻,一昧指导她防守,导致她在国际赛事中节节退败。最后她仍是依赖爸爸的指导,才能摘取世界桂冠。桂冠是其次,重要的是她与爸爸之间的信赖再次建立,爸爸的形象依旧伟岸挺拔。

在心里,父母可以是永远的超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