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自控:如何高效安排时间和生活》

2020-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Eva伊伊

       这本书推荐指数⭐⭐⭐,用讲故事的方式串讲时间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综合了许多门派的观点,有些乱,不过也有可取之处,比如书中有很多测试,是否有拖延症的,测试学习力的等等。下面梳理几个我觉得很有益的观点。

一、马上去做,养成行动的习惯,可以帮助克服拖延

       很多时候,我们都败给了拖延。都说拖延其实是一种完美主义,所以为了追求完美主义,我们一直等在原地,迟迟没有行动。其实只要投入进去,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有了开始,工作才能完成!“马上行动”就是用一种行动为导向的习惯来代替那种“稍后再做”的习惯。当“马上行动”不再成为问题时,它将变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促使我们迈向成功。

        长久迟疑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最擅长捕捉时间的“小偷”就是“迟疑”,它还会偷去你口袋中的金钱和成功。所以,别想太多,只管去做吧。不完美的行动胜过完美的期待。

二、要事优先,聚焦目标

      时间管理实际上是对人生的管理和规划,它的实质内容是控制做事情的顺序。做事情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当然是要事优先,先吃最丑、最大的青蛙。正如二八法则所讲,人们只需要集中力量处理工作中比例很小的20%的工作,就可以解决掉工作中80%的问题。时间管理并不是追求在一小时你能做3件事或者5件事,时间管理的目的应该是充分利用时间来创造最大的价值。

     你内心深处要有一种“完成工作的欲望”,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难以抗拒的结束工作的冲动”。

     越是短期的目标越容易清晰,越是清晰的目标越容易实现。计划像一座桥,连接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和你想要去的地方。目标是我们行动的方向,而计划则是我们选择的达到目的地的那条路。只有计划追赶着变化去做,架起通往目标的这个高梯才能牢固结实。

三、合理规划时间

      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你所需要的那么多时间。所以说,高效真的是能被逼出来的。

       时间管理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如果我们把一天的日程安排的太满,没有给自己预留缓冲的时间,那么,那些被排布过满的任务就像密密麻麻的多米诺骨牌,一旦出现任何突发事件,其后的所有计划就会一件一件地受到牵连。

       如何应对?利用60/40法则,预留缓冲时间:把任务安排在60%的工作时间里,剩下40%的弹性时间处理未纳入计划和不期而至的突发事务。

     制作角色定位待办清单:根据社会人三个重要的角色——家庭、事业、社会,制作相应的待办清单。每天每个角色制定的待办事项不超过三项。

      “2S”理论:整理(seiri)和整顿(seiton),整理——把不需要的人、事、物分开,然后将其分类加以处理;整顿——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类、定位,让工作场所整洁明了。减少取放物品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什么都不舍得丢,那只会丢了时间。拥有太多的东西很容易就会将那些有用的东西“积压”,而每天为了找到这些“有用积压”我们不得不耗费一些时间,以至于把时间用在了寻找“有用积压”上。

四、坚持,时间看得见

       事情的发生是因为你努力使它们发生,而且一直坚持到事情真的发生。

       慢是一种平衡。慢不是停下脚步,是不挣扎、不狰狞、不恐慌的生活态度。把有限而无尽的时间无限拉长,从而在自己的内心里,控制时间的长度和宽度。例子:立志40岁成为亿万富翁的先生被高僧教育扫落叶。“欲望像是地上扫不尽的落叶,层层盖住了你的耐心,耐心是财富的声音。你心上有财富的欲望,身上却只有一天的耐心,就像这秋天的落叶,一定要等到冬天叶子都掉光后才能扫的干净,可是你却希望在一天就扫完。”慢下来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审视自己,找到那个对于我们人生意义更为重大的事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