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也要走出舒适圈

2020-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雅匀说

当你看的爆款多了,好文章多了,你就会发现,它内在的规律,并且能熟练地运用这些规律。大家看,是不是跟写毛笔字一个道理。很多人现在都焦虑,都不愿意去临帖,都觉得说,我之前这样挺好的呀,我有我的节奏啊。这个不对,你既然想要练好书法,就不得不去摒弃想怎么写怎么写的写作惯性,然后空杯状态下,去体验古人为什么这么横为什么这么撇为什么这么捺,不断地揣摩中,就会发现他的妙处。

写作营开始第一天,我兴致勃勃的写了一篇亲身经历的故事,自以为写得不错,便发给助教帮忙改稿。

助教一看格式和框架,说不是新媒体文,直接就不看了。

那一刻我是郁闷的,觉得助教不懂欣赏,连内容都没看,就先挑体裁的错误?

我就是喜欢写故事,谁要求必须像小论文的套路一样,观点鲜明论点新颖论据充分一定要分个什么对什么错来?这世间哪里有绝对的对和错之分呢?

再说了什么是新媒体体裁?鲁迅先生都说了“体裁是不重要的”。

郁闷归郁闷,课总是得继续听的。

当天晚上羊老师就分享了怎么选题。

讲了很多,我听进去了两点:

1.要摒弃怎么写的写作惯性;

2.要平衡读者、作者和平台的喜好;

就这么联想到,一女同学,得子不易,对孩子甚是宠爱。小朋友怎么说呢,以客观的角度看,长有点丑(当然长大可能漂亮),可当娘的不这么看,认为BB甚是可爱漂亮,各种晒带出来各种夸,小朋友大了些,她便带来同学会,小朋友不大礼貌,还恃宠而娇的当众在地上撒泼打滚,她就哄着,我们有时还得陪着一起哄,难受极了,其实内心无数遍想抽这个熊孩子(请原谅我的暴力)。

我有些悲凉的发现,可能自己写的文章就是这个熊孩子。

自认为写得好,其实在别人眼里,什么都不是。

就好像很多痴男怨女,自以为爱得地动山摇,其实只是感动了自己。

写文章也一样。

一顿胡乱自嗨后,只有自己感动自己认可,那叫日记,不叫创作。

当然,写日记也是极好的,那就继续自嗨,不要苛求别人的认可。

但必须意识到,日记的自嗨,很难在新媒体的世界里发光发热。

因为,我们给予的并不是对方想要的,能产生什么价值呢?

今天看一简友的文章,某种程度上提醒了我:

我现在刚刚开始接触新媒体,传统媒体里习得的文字经验,在新媒体要被全面推翻,这是两条不同的路径。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就明白了,这条路还要走很远很远。

这位朋友是简友里为数不多的优秀作者,我很欣赏她文字里透出来的倔强和坚持,如此优秀的作者,仍然对文字和新媒体有着敬畏之心,更何况我这种业余选手?

可见,想要练习好新媒体文学,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跟传统的文学相比,新媒体文学更像个产品,必须弄清楚客户的需求(选题),核心竞争力(文章亮点等)以及渠道(平台),获得成功。这是需要长期积累和付出的事情,这些爆文的作者,都在文字里努力了很多年,他们不仅仅是创作者,更是优秀的产品经理。

回想起最近看了很多真正意义上的爆文,虽然有一些观点我并不认同,但仍不得不折服于作者丰富的文学内涵和灵活的表现形式上,正如同鲁迅先生所说的“明明意识着这是戏法,而全心沉浸在这戏法中”,我想不止作者本人,所有读者都心甘情愿的沉浸在作者的戏法中,一同享受着这精美绝伦的精神盛宴,这才是真正的创作。

写作也应该有空杯心态,特别是当自己不懂的时候,不要急着下结论,先把自己放低,摒弃偏见和固执,才能吸收更多的精华,也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