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三明市吉口农场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

2022-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A长城

今天是2022年3月2日,50年前的今天,我们这群不懂事的孩子,来到了三明市吉口农场上山下乡。在这里的五个年头,度过了人生最年华的青春岁月。也是三明市吉口农场,在那个时代最火红的年代。三明市五个农场之一的吉口农场,是交通,生活,工作条件不错的地方。

1972年3月25日,和今天一样的天气,阴沉沉天气,解放牌四轮大卡车后斗上,拥挤着那届知青,背着简单的行李,两眼不停张望陌生的黄土地上的古老的建筑物,第一站,到了车头坑,安排在晒谷坪边的砖结构平房。同在一起的有潘文杰,陈昆华,还有一个上海籍的知青。从这里开始了人生的第一站。

五个年头,春夏秋冬。经历了农业队的农作,耕山队的垦荒,一年一度,春暖花开,水稻田刺骨的寒冷,和炎热酷暑夏收双抢。秋风落叶时的垦荒,寒冬平整土地。日复一日的耕作。

在那个年代,正处于文革期间,批林批孔,以阶级斗争为纲,割资本主义尾巴。如同全国一样,突出政治,纲举目张。不少从省城下放的右派到农场改造。

当年知青从1971年3月开始,每年都有知青到农场下乡,一直持续到1976年后结束了。

农场是一个综合性农场,隶属三明市农业局管辖。农场分三处,大吉溪,农场夲点,车头坑。车头坑最早先是三明市吉口车头坑良种场,属国营的,最后三合一,一併为吉口农场。

吉口农场人口主要来源,一,是正宗当地人,像车头坑人都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车头坑。二,是从永春,仙游一带移民落户到农场的。三,省市下放的右派,四,知青。五,主管部门安排领导职务的。

1971年初开始,大量知青湧入农场,确实起到很大作用,同时锻炼了他们的人生,部分知青担任了小学教员,有的深造当了医生护士,有了上了领导岗位。随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很有必要的口号下,越来越多的知青来到了农场。有社会关系背景的,安排在场部的果树队,和农业队,再差的到车头坑,最差的去了距离农场5公里外的大吉溪。

吉口农场的前身是吉口车头坑良种场。改造成为集;农林渔牧,茶果猪机,以及砖厂,瓦厂,等经济实体。

农业队分场部和车头坑,分别为农业一队,农业二队,车一队,车二队。

茶队,果队,养猪一场,养猪二场,养鸡场,机砖厂,拖拉机场。养牛组。鱼场。

场部设有厂长室,财务室,工会,食堂,医疗室,代销店,幼儿园。糧站,各种倉库。

农场在70年代开始建入辉煌的岁月,知青时代农场充满了生机。在当年物质贫泛的时代,农场的生活条件很不错。每月定量45斤大米,每月场部杀猪二次,可供2市斤猪肉。知青头一年每月国家补贴8月。评工分,5分工,一天0,5元。第一年每月可以有近二十元的收入。记得我第一个月的工资,上交家里4元钱,在当年4元钱都可以买10大米了。

73年抽各队人组成耕山队,黄奇一为分管领导,張诗曲为耕山队队长,有明星,贺明等知青。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