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复盘

2020-09-27  本文已影响0人  蓝箜

知行合一不可分,坚持不懈不倒翁。

欢迎来到箜的世界。


今天主要复盘吴晓乐老师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思维导图如下:

思维导图1 思维导图2

先说下第一个故事,眼镜仔的故事:

父亲挣钱,母亲育儿,孩子成绩不是他们理想的样子,父亲怪母亲:“每月提供那么多钱,却连孩子都搞不定。”父亲觉得孩子给自己丢脸。

这个家母亲的存在价值由一周分不了几小时给孩子的丈夫决定,但丈夫的期望太沉重,所以母亲承受不了,只能施加更多压力和负面情绪给孩子,打骂孩子是常事。可是当母亲遇到被抛弃的小猫时,却是非常有耐心爱心同情心的收养和喂食。

母亲把最温柔的母爱能很容易给到小猫,可是因为学习成绩对自己的孩子很暴力。

让人不禁想,那我们对孩子好会是有什么条件吗?

第二个是茉莉的故事

让我看到了一个母亲的变化。从小到大都听从母亲安排的茉莉,直到安排到结婚生子后,发生很多事,慢慢看到了孩子本身,才开始改变。虽然也有不够勇敢,迎合家里所有人的期待,有一起对孩子施加压力,造成痛苦的时候。但慢慢地意识到孩子本身的存在以及外面期待的不合理,学会勇敢起来,给孩子爱和自由。

母亲也不是生完孩子天生就会当的,也是需要学习和成长的。

第三个是若娃的故事

因为家里失去过一个孩子,所以妈妈事无巨细,一直把女儿当做小宝宝照顾着。女儿小学后成绩不好,妈妈因老师一句话找很多医院希望确诊孩子多动症,并让孩子吃药。女儿自己觉得没有这个病,但觉得妈妈需要,并且有这个病学习不好可以是挡箭牌,自己和家人都需要。

我想这是家里不愿面对真实情况的一种安慰剂。那我们生活中有不愿意面对,拿病情当挡箭牌的时候吗?会一直下去,还是及早清醒,认清现实,更勇敢的走下去呢?

由于篇幅和时间原因,下面的就分享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点吧:

1. 从《他没有家了》认识到家庭的稳定或者说有固定爱着你的家人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有归属感也是往前走的动力。

2.  手足之间的比较是很痛苦的,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同一个家庭,性格,兴趣爱好,学习方式都会有所差别,如果用一套模式去对待不一样的孩子,甚至逼迫,后果只会很糟糕。

3. 如果孩子有话想说,父母哪怕猜到了想说的不好的话,内心却不接受,用各种姿态来表明万一孩子说了,自己会受到伤害。但如果孩子如果无法坦诚,那么受伤害的是孩子,会想办法满足父母的需要。所以好坏彼此更坦诚些,试着接受事实。

4. 孩子不是满足家长欲望的载体,他属于他自己。成功的不仅仅是学术和职位的有辨识度,生活中美好而琐碎的小事,体验美感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好的成功。

好啦,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作者:箜

若是同频伙伴,欢迎留言交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