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忙星

停下来,原来会更快

2020-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陈昱Leo

最近难得有一些让我情绪起伏比较大的事,我打算好好“榨干”它们。

01

上周一直状态都很差,处于低落的状态。

周日的时候虽然睡眠节奏稍微调整回来了一些,身体没有那么疲惫了,但是直到吃完午饭还是有一种懒洋洋的感觉。

按照之前的应对方式,要么就是逼着自己继续做事情,要么就是战略性放弃半天,让自己好好休息。

但是这次想换个不一样的方式。

之前有设定过一个触发器——觉得状态不好的时候,就起来运动一下。

但是这个触发器很容易失灵,因为状态如果低落到一定程度,连“站起来”都是一件需要消耗大量精力的事情,更别说“动起来”了。

所以我想,有没有几乎不费力气的事情,可以帮我稍微恢复一点状态?

我最先想到的是冥想,毕竟只要打开音频,然后跟着音频练习就好了。

但是疲惫的时候,冥想音频基本上就是个催眠曲,没听完就会睡着了。

而且当人极其疲惫的时候,哪怕是打开音频这么简单的动作,也会像是让刚下班葛优瘫在沙发里的人起来做家务一样沉重。

那还有更轻的事情吗?

02

这时我突然想起前一天看到的一句话——让头脑完全放空,会让你更有创造力。

发现我最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完全没有放空的状态,要么在输入,要么在输出。

既然现在什么事都不想做,那现在可以做的事情,也就只剩下“什么事都不做”了。

我静静坐在我的人体工学椅子上,让身体调整到比较舒服的位置,眼睛似看非看地望向窗外……

头脑里开始冒出一个泡,就像漫画里面的对话框,里面回放着我刚才听过的音频课部分碎片。

接着又冒出一个泡,像是穿越一样,回忆到我过去觉得累的时刻。

接下来这些泡泡不再是一个个地冒出来,而是开始像下雨一样,同时在各处响了起来……

当我倾听头脑里这些声音的时候,有一种奇妙的放松感,就好像它们一直在敲门,而我终于打开了门。

直到其中有一个泡泡,声音特别大,把我一下子从椅子上吓到弹起来。

“别忘了,你已经收了一个课程设计训练营学员的学费!”

03

站起来之后,我立刻来到电脑前,把我的升降电脑桌调成站立的状态。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之前觉得没能量,一直都是坐着办公,但是越坐着能量就会越低。

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在判断自己状态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就是我们的姿势。

在那个很出名的TED演讲“Fake It Till You Become It”里,有挺详细的讲解。

简单来说,当我们保持那些缩成一团的动作时,让我们紧张的荷尔蒙会逐渐提升。

而当我们做出一些舒展的动作时,让我们自信有能量的荷尔蒙会提升。

所以,站起来,让我的身体舒展开来,是让我状态恢复的另一把钥匙。

04

其实在刚才头脑里密集地出现各种声音时,我已经捕捉到一些内容,感觉一篇文章的雏形已经在我眼前了。

所以打开电脑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们记录下来。

每敲下一个字,就感觉有一点点能量通过键盘跳到我的手指,再传递到我的身体。

在写作的过程中,时间就像凝结了一样,可以听到的,只有我头脑里的声音,和键盘敲打声合奏的奏鸣曲。

写下的内容,也就是前两天我的日记的内容,回忆我还是活动主管时是怎么应对失落的。

关键是,这一次是写作让我从低落的状态,彻底恢复了。

05

过去我都会追求各种“方法论”、“模型”,觉得这些才能解决“大问题”。

但是自从破了这个误区之后,就越来越能通过一些“小动作”,让自己从看起来很难搞的状态下恢复。

也许“大方法”确实有很大的势能,可以更全面地解决问题,但往往还需要关键的“小动作”,让自己真的动起来,让正向循环的飞轮,转动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