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身一跃
马上要过29岁的生日了,恍惚间,也是快30的人了.
倒不是感到了三十而立的压力,只是突然发觉,活到这个岁数,竟然才猛的发觉自己也竟然"这个年纪"了.
以前的人成家很早,大都20出头便娶妻生子了,然后就是"无尽"的生活.
可现在的我们,20多岁时大都还在读书呢.
然后出身社会,投入的第一份工作又很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说不是自己认为"有前途"的.
现代社会的人呀,大都还是要花上好大一笔时间去适应它的运行机制,读十几年的书不说,毕业了还得再根据社会的实时需要和自己的兴趣来不断调整要走的路,有人选择"稳定"的工作,比如公务员,有人选择热门的来钱快的职业,也有人选择自己创业...
但总的来说,还是适应社会的考量更大些,其次才是自己的兴趣,话说回来,兴趣这东西,又是很不靠谱的东西,那些刚毕业甚至没毕业就清楚的知道自己兴趣的人,通常都是在读书时就已经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或者拿到了一个比较"高级"的社会认可的"凭证",本质上来说,就是收获了足够的正反馈.然后他们便因此而更加喜欢自己的专业领域,如果这个领域恰好又是当下比较挣钱的行当,那就更幸运了.
那么更进一步来说,为什么他们能在出校门之前就能收获那么多的正反馈呢?我认为首先当然是学习成绩,从小就感觉到自己学习能力还不错的人自然很容易有更强的自信心.然后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较早的敢于去投入时间和热情在一个领域.我认为这个是把人与人区分开来的重要因素.
敢于选择并为之负责,这个听起来稍显文艺的道理,其实也是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一个道理.
因为现在主流的鸡汤道理里面,"选择大于努力"这样的句子更容易被人记住些,也更容易让人接受,因为这句话暗暗地迎合了人的本性——懒惰.
类似的道理还有那句"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句出自某著名企业家的话早已深入普通人的心底,可是绝大部分人都误解了,要知道这句话对于在企业家里面都算的上劳模的人来说当然是金句,可对于大部分努力程度远远不够的我们来说,就等同于一句废话了,甚至是有害的.
真正适用与普通人的道理是:先努力大于选择,然后再选择大于努力.
如果永远都在观望,不深入参与进某个社会分工,怎么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范围?
只有敢于纵身一跃,真真切切扎入某个领域,扎实的体验一把拼尽全力后,才知道自己是否能做到什么程度.知道自己的内心是否愿意坚持做这件事.
而如果永远都不敢做选择, 永远都在观望, 频繁跳槽换行业, 那么久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真正能做什么, 无法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当然, 也有人不断尝试后, 最终找到了自己的领域, 但是那一定是之前的尝试都认真对待了的, 而且不会一直都在换赛道, 前面的尝试是为了后面的投入.
具体要尝试多久,什么时候才选择投入,这个度就因人而异了,但终归有一点我认为很重要, 就是他是否有选择并承担后果的勇气, 如果一辈子都在创业没有成功过一次的人,只要他的内心能接受这个事实,我认为也算是无悔的,但如果换了无数次工作,最后发现没有一个工作适合自己,因而又不甘心踏实打工的人,多半还是因为他不愿意先付出罢.
人与人的出身是不一样的,这基本上决定了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因此养成的各种习性,依靠着这些习性或者说起步阶段的成就,有的人确实能显得领先一步.而那些运气不那么好的人,或许想要翻盘就得更加努力.
但是,我依然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机会的,至少能通过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是因为人在社会生存需要的是反人性的能力,只要够狠,总是有机会在后面的竞争中拿回优势.二是因为,现在咱们国家的经济还是很有活力和希望的,也就是说还会有很多次洗牌的机会的,并且这个社会行业变革也越来越快,不是那个曾经一份铁饭碗干到老的时代了,无论是谁,都需要不断学习,甚至不断改变职业.
毕业六年了,我也做过好几次重要的选择了,每一次似乎都算是鼓足了勇气,内心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曾经也无比的自恋,担心自己宝贵的青春因为错误的选择浪费掉了.现在看来,自己从前是那么愚笨,好在及时咬牙跨出了一步又一步,现在的局面,不好说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但问心无愧.
总归是在成长的.
同时近几年来,又更加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是赤裸裸的金钱的压力,房子只能算作是第一座大山了,现在看来或许算勉强能跨过去,可是之后的压力也不小,特别是现在的互联网上普遍渲染的焦虑情绪,似乎每一个人都很不容易,每一个人都活成了这个社会的一个工具.似乎每个人生来就是要艰苦奋斗的.
只是为了适应它就已经耗尽了全力,哪里还有什么岁月静好,哪里去找寻诗和远方?
——恐怕这才是活到这个岁数最让人感慨的原因.
如果仍然有一丝希望可以去到远方,我仍然想把它寄托在那纵身一跃上,我希望我30岁以后的工作是目的的,而不是手段的.是体验本身的,而不是作为某种工具,是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就能倒头睡着的,是能让内心平静而充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