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精选散文|随笔简书会员专题(蓝胖说说)内部会员专题(齐帆齐)

真真假假

2023-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南方散记

写下《真真假假》这个标题是一个小时前。一个小时后,还是停留在四个字的标题上,这期间,以议论题还是散文或者是小说来定下这篇文章的体裁,让我一直纠结。试着开了几个头,都不满意,那就随心意写吧,再纠结下去,时间不会陪我停留。在写文的有限时间里,最可怕的就是迟迟动不了手,所有的想法始终在脑子里无法输出,再多的思考都属于无用功。

真和假,一对反义词,这是毋庸置疑的。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正面教育,要真诚做人,拒绝虚假;要买真货,不卖假货。真是好的,假就是坏的,这是最基本的道理,真就是真,假就是假,二者之间也有清晰地界定。但事实上,在我们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总会感受到无论好与坏,真和假都是和谐共生的,没有真,又何来假?真的像假的,假的像真的,真真假假,有时也分不太清。正应了曹公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念起来有些玄乎,细细琢磨起来,又是那么回事。

1、真假好坏说

先说真假的好坏之分。以常态来看,真是好的、美的,比如真诚、真挚、真情、真心等等,这些都是令人愉悦的、快乐的词汇,听起来就十分美好,当然也就十分受人欢迎。然而,真的就一定是美好的吗?显然也不一定,比如有些真相,相当残酷,可能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类似关于重疾诊断结果,或者是向至亲报告噩耗类的事件等等,一般当事人都会选择委婉的方式告知,说白一点,会掩盖真相,不提真相结果,或减轻程度告之,使当事人不至于一时间无法接受而崩溃,由此我们会发现,真这个状态,是否都是美好,也取决于事物本身,一词多义,一词多态,在汉字领域里都是常见的。

再来说假的好与坏。通常不管在哪个领域,假大致都是令人嗤之以鼻的,如我们在写作中,首要的反对一切“假、大、空”,在议论文写作中,或者工作报告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假就是不真、不实,虚假、虚情假意、假模假样,看着这些词儿,眼前就闪过一些虚伪的面孔,心情也开始不爽,真真是见字现义。虚假通常发生在数据和事件上,试想如果一些重要的数据是虚假的,该带来多大的祸害,曾经某个特定时期,就发生过这样的以虚假数据层层欺瞒的情况,导致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虚假体现在做人上,就是跟虚伪相近了,与真心实意相对就是虚情假意。这种人的嘴脸是丑陋的,想起来都令人恶心,也就不多描述了,知道的都懂。

同理,虽然假是令人不悦的,但在某些场合,也能发挥出令人愉悦的效果。前面提到过,有时候真相不能让人接受时,也必得用不实的语言来减轻打击,违心或者善意的谎言,确实是不真,但它们的效果却是积极的,这就是说假话也不能一棍子打死,特殊场合场景下,假也有它正面的作用。这种使用在正常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有人向你展示她心爱的物件,在你看来,不过如此或者根本就不值一提,你会把真实想法说出来吗?一般不会,你只会配合她,迎合她的喜好,非原则性的事情,说点违心的话让人开心不是很好吗?非得讲出你的真心话给人添堵,更严重一点,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也是可能的。

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我们倡导真,打击假,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在某些特定的场景和事件上,我们偶尔也会在真与假之间转换,以期达到最佳表达效果,调剂关系,这样的变通与作假有本质区别。

2、真假区分说

过去,我们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直面理解就是我们只要亲眼见到,就能分辨出是真是假。过去这样说,也许是行得通的,现在则可能行不通了。网络时代,AI时代,让真假区分的难度日益加大。古诗有云: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确,科技之下、是非之中,确实难以辨真假。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时下直播盛行,在屏幕前,你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但事实上她可能是个老态龙钟的女人,甚至还可能是一个男人。美颜功能的强大,变音设备的使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科技做不到。真相面前,你还能相信“眼见为实”吗?在足可以以假乱真的时代里,区分真假难度越来越大了。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关于鉴宝的节目,所鉴之物,大多数是古玩字画类的藏品,价值不菲,但在真品赝品的区分中,即使是真正的收藏玩家也未必能鉴得出来。

不光是人类对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其实就是神仙同样也有此难题,比如我们熟悉的真假美猴王故事中,两个孙悟空打得难解难分,他们上天入地求辨真假,照妖镜照不出,连观音菩萨都分不出,最后只好打到如来佛祖那里分出真假来。瞧瞧,无论是人间还仙界,也都有真假难辨的问题。

物的真假辨别肉眼或感观已然难以区分,事的真假上更是云蒸雾罩,再到人心的识别,都是不容易的。

3、真假识人说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其实最难测是人心。人是最善于伪装的动物,如何通过外观、行为、心理来识别人的真心与假意,这其实是一项特别考验我们的技能,同时也是我们在这个人世间生存所必备的、不可或缺的技能。观其行,察其言,这是基本的识人标准,其实也仅仅只是表面,要想更深层次的了解一个人,必得综合考量。一个人的为人处事方法,待人接物的方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透露出其个性与修养。故光听其说,是远远不够的。现实中,说得比唱的还要好的无处不在,必得要好好加以甄别。自古以来,关于识人术的总结很多,也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鬼谷子在《长短经》第五卷《七雄略》里有一篇《知人》,原文这样写道,“知士而有术焉,徽察问之,以观其辞。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与之间谋,以观其诚。明白显问,以观其德。远使以财,以观其廉。试之以色,以观其贞。告之以难,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现其态”。这段话被后人誉为“识人八术”,作为我们知人识人的基本法。所谓八术,考察的还是说话、应变、诚信、德行、清廉、忠贞、果敢、品性等,综合来看,就是一个人身上最重要的品质,通过这些方面的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大抵是能够确定出一个大致的。

诸葛亮《知人》一文也有七句口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资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知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从这七句口诀可以看出,与鬼谷子《知人》有许多共通之处,比如观其变、观其勇、观其廉属于完全一致的认知观念,诸葛亮提出的“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与鬼谷子“醉之以酒,以现其态”的宗旨是一致。

关于识人术,曾国藩八句相人口诀也是深入人心。“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由此可以看出,鬼谷子和诸葛亮在知人识人的标准是比较统一的,而曾国藩的识人,看似与相面更接近,对一个人的外观的判断比较多,比如看眼鼻这个问题,在影视剧里使用得比较多,正面的角色,面相就比较正,没有一个歪斜面孔的,而演坏人的,一定是比较丑陋的面容,让观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忠奸,看起来导演们把曾国藩的这句相人诀已经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然而这样单纯从眼鼻、嘴唇和指爪、脚筋来判断的识人方法,在我看来并不能全信。

读过《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的人都知道,主人公卡西莫多有一张几何形的脸,四方形的鼻子,向外凸的嘴。用曾国藩的相人术,这绝对是一个眼鼻不正的人,甚至是一个相当丑陋的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面容虽丑陋的人,却用善良来回报这个世界,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他代表的却是“真善美”的化身。

说了这么多,关于人的真与假的识别其实都没有谈到,在我看来,价值观才是识别一个人真诚、正真、善良、勇敢的最关键试金石。三观正,其思想行为就不会偏离社会正常的公序良俗,一定会在道德行为规范里行事。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引领,坚持什么,其言行就会表现出什么。说到底,人心之真与假,都取决于人的本质品性。善良正直的无论对亲人、对朋友,还是陌生人,都会首先表现出善意,相反,不善之人,对亲人也能下得了狠手,这些表现在弑亲、杀妻的案例中也不少见。每每看到这些恶劣的行径,难免不会感慨人心之恶,尤其是杀妻者,作为受害人,硬是没有识别出如此一个恶人来。通过现象看本质,必得学会对一个人察言观色,看清楚一个人的真实面貌,我们才会在与人相处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才可能在人生路上少受伤害。

4、真真假假过日子

以前总是听到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可能在不同的场景下,这句话可以作不同的理解。我想说的是,生活是我们自己的,世界却不是,对每件事都过于认真并不可取,过于执着,过于较真,委屈的只能是自己,如果伤到了别人,自己肯定也逃不掉。真真假假过日子,求得是难得糊涂,真是假来假作真,对于生活中的小事,真假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尤其是亲人之间的相处,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如果什么事都要追究个明明白白,都要摆出个真真假假来,小分岐可能演变成大矛盾,最终结果都会超过预期,自然是不妥的。

难得糊涂,不是真的不清醒,也不是没有是非观,相反,是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与本质的妥协与和解,不给自己添堵,不为难自己。

总之,真真假假,都是人生。没有绝对好的真,也没有绝对坏的假,真假好坏,也是因人因时因地有所区分。啰嗦至此,不知所言何意,唯凑字数尔!

(2023.8.15)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