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内容产品读书

内容付费最终会走向免费吗?——《付费》读书笔记之三

2018-09-14  本文已影响9人  5534188846e1

喜欢记得↑关注↑哦~

不能说方军的《付费》一书完全是为了致敬克里斯·安德森的《免费》。但很明显,方军受到了安德森思想的影响。在《免费》一书中安德森认为,互联网是付费内容的终结者,因为在数字化时代,如果某样东西成了以字节为单位的软件,那么它的成本和价格也会不可避免地趋于零。但他同样揭示了“免费”的真相,即“免费背后总存在隐性成本”,“没有成本就意味着没有价值”。他还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免费驱逐专业人士而青睐业余爱好者,付出的代价就是质量。

方军的《付费》一书,特别像《免费》的续集。

内容付费在欧美等版权保护严格的国家,几乎一直存在。例如他们的音乐市场。但spotify的出现,打断了一种发展格局。而中国则不同。中国的互联网长期以来似乎就是免费产品的天地,直到2016年,内容付费出现,大家开始感觉这是个新鲜事了。免费经济和收费经济似乎成了两个话题。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因为从来都不存在绝对的免费经济。在线下,酒吧对女士免费,但对男士收费;博物馆对儿童免费,但对父母收费。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而在线上免费也只是一种幻象——天下没有免费的东西,所有看起来免费的东西,都是成本转移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买单”。

既然没有免费,付费就是常态。既然付费是常态,那么目前的内容付费就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为什么很多聪明的大脑却在研究这个领域,甚至把内容付费当成了一种盈利模式呢?因为让终端用户购买知识这件事,在互联网发展了多年以后,出现得有些猝不及防。

还记得最早的网络游戏和网络软件吗?都是收费的。用户购买包含了以上产品内容的CD光盘,将其放入PC机或者笔记本电脑的光驱,然后运行使用。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上一次用光驱是什么时候?现在的互联网游戏以及软件都会提供免费版本,如果有更多需求,才会依靠增值服务来收费。

那么现在的内容付费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已经把这个事情解释得很清楚,他们赚的不是卖知识的钱,而是卖知识服务的钱:把难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把以往需要在固定场所系统学习的知识变成分散的、实用的、场景化的知识;帮把你报班培训或者个人自学的金钱和时间节省下来。

知识是数字产品,自然趋近于免费;而服务虽然也无形,但却有无数人在后面忙碌,这个成本无论如何都不会趋近于零。而且随着服务越来越精细,这个成本还会越来越高。

即便如此,内容付费也未必就会一直如此。要记住,所有针对个体用户的收费行为成立,是因为没人为你买单,或者说为你买单没有利可图;但针对一个大规模群体的收费行为,却极有可能有人为其买单,因为这里面会有利可图,这也是克里斯·安德森《免费》书中提到的逻辑。

在笔者看来,目前内容付费很有可能只是互联网内容产品的某个阶段,未来高质量的内容很有可能对某些个人依然是免费的,只不过有人为其买单而已。

目前视频网站的会员收费系统,他们基本上是一种服务模式:你想比别人更快看到剧集,你想要看到没有广告的版本,那么就付费,如果你有时间去等,那么可以免费。所以对于视频网站来说,付费是一种产品形态而非单纯的盈利模式——用来筛选用户的过滤器。这些被筛选出来的用户,也就是付费的用户,未来应该会获得远超出其付费的服务,因为必将会有企业为之付费。

目前京东的PLUS用户和爱奇艺的会员绑定,原来一个平台的会员费,现在可以同时获得两家公司的会员服务。我们说不上是京东为爱奇艺买单,还是爱奇艺为京东买单。事实上,优酷与淘宝系会员的联合、腾讯视频与喜马拉雅会员的联合,都是同样的逻辑。国外也有同样的情况,今年4月,音乐服务商Spotify和视频网站Hulu推出通享的套餐服务。

这本书在最后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见解:内容付费目前大部分限于针对个人提供服务,未来会不会涌现为企业提供互联网内容服务的知识平台?

笔者以为,这几乎是必然出现的。如果有企业愿意为某种付费产品买单,并将其提供给这家企业想得获得的群体,那不就意味着互联网高质量内容的免费时代来临了吗?

这样的结果,在很多高端会员领域已经出现。虽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互联网领域,由于长尾效应,所有成规模的付费行为最终都会有人为之买单。也就是呈现出“免费”的样态。

但记住,羊毛永远出在羊身上。

感觉不错就↓点赞↓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