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学习之路

由“运动社交”引发的产品吐槽

2015-04-22  本文已影响114人  鬼束千兔

在一次跟做运动APP的人交流的时候,对方提出了一个概念叫“运动社交”。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也是很多APP都打算做的,从“工具”往“关系平台”上跨越;将一群人,尤其是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往往能产生有趣的事情、很有可能会让一款软件诞生出新的方向与需求,让冷冰冰的软件可能拥有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发生。

把相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在一定的场景引导下让他们产生交互与内容。对于运动APP,这种运动联系是天然存在的,把可观的用户数量转换成热爱运动的用户聚集的地方,在同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候凭借“关系纽带”能留存并且吸引更多的用户。

当然想法是好的,可惜现实让人悲伤,主要还是产品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有了如下的一些吐槽。

看纯银的博客,做一款App,会在App商店下很多类似的软件,“借鉴”后再动手自己画原型,终于能有人这样坦诚的承认也是很不容易,对于我也是这样,但是哪怕是“借鉴”、“模仿”、“承袭”——

“借鉴”的范围应该更广,而不是盯着最火的几个;

“模仿”的应该是思路,不应该是功能,场景可能相差万里;

“承袭”的应该是约定的交互方式,而不是去割裂与挑战。

那提到社交能想到的是什么,最简单的想到是业内成功的例子——于是这款APP借鉴了微信的朋友圈(运动圈)、类似于豆瓣的小组(群组)、LBS的附近的人(约跑)……

这种情况效果能好真就是见鬼了,全中国的产品经理都应该烧死,以后互联网那个公司每个人用脚趾头来思考产品怎么做就可以。

运动社交的产品,如果我来做大概会考虑几个点——

约跑很好,怎么建立一套机制去不打扰用户?在中国,大部分APP都没法做到不去打扰女性,尤其是漂亮女性。而大部分社交APP吸引用户都是因为有漂亮女性。这其实产品上的一个悖论。

因为没有数据,运动App的用户画像简单的定义为——城市热爱运动,注重生活质量的白领用户。这部分也是偷盗抢劫的热门用户,在分享的同时怎么注重安全的保护。产品需要想到。

在运动同时,路上的风景是怎么样的,你在听的歌是什么,路途中见了什么人……单纯的运动,引发用户互动的可能性很低,而路途发生的一切才更能引发互动的产生。作为一款想要在社交上有所作为的软件,丰富内容的维度,让产品更富有人文精神,还要努力。

群组类产品,单纯的以运动类别分类【篮球】、【跑步】,或者让用户自己建立群组等方式其实不实用,因为你永远也没法回答用户为什么不用微信群组\QQ群组这个问题。更偏向用自然的方式达到分组的目的,比如我之前写的“收藏夹花招”想用收藏夹给帖子打“标签”一样。

用户使用App是有明确目的的,只要找专业的运动教练做几套教程,类如——

#20-30岁用户减脂指南

#20-30女性保持身材指南

#50岁以上广场舞花式指南

就自动帮用户进行了分类——将有共同目标兴趣、情况相同的用户聚在一起,互相讨论也好、再进行用户的兴趣二次筛选也好、针对这种用户做专门的广告推荐也好,一个功能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既不生硬死板,产品能实现的可能也在拓展,感觉有趣多了。

P.s.这个就是吐槽“咕咚运动”的,作为曾经的用户,看着过去的国内运动App大佬,有感而发。零零散散在写,一直懒得整理,拖了很久才发,或者他们已经做的更好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