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悼念刘禹轩先生
拜访刘禹轩先生(节选)
前年参加了纪念青岛作家协会成立六十周年及《青岛文学》创刊五十周年的两个会议,两个会议,作为青岛文坛元老之一的刘禹轩老人都参加了,印象最深的就是刘禹轩老的大胆直言。
一直想单独跟刘老坐下来聊聊,假期有时间,昨天电话约好了,买了一个西瓜,带了一本《半岛诗选》(我的《再度敲门》手头没有),晚饭后去了刘老的家。
刘老的书房三面是书橱,一个写字台,一张电脑桌,85岁高龄的刘老写作已经无纸化。
完全是自由地聊。从他解放青岛时随军接管山大,到后来的《海鸥》(《青岛文学》前身)的创刊,到他被打成右派遣返回家劳动教养,到平反后恢复工作……谈到他翻译和创作古诗时,刘老说他也写新诗,说完就起身从书房里各处找,没有找到什么。稍一停顿,刘老便用脚蹭掉拖鞋,要上到坐的椅子上去,我赶紧起身扶他,感觉他并未用力地扶我,便上到椅子上面。以为他会顺手取下什么,不料他进一步要上到写字台上去,我又赶紧扶了一把。85岁的刘禹轩老人站在写字台上,将手臂展到最高,打开连带写字台的书橱的最上一格最左边的一个橱箱,取出一本书来。
这本书取名《生死路诗抄》,作者名字用了刘老的一个笔名。是刘老从1959年到2008年的诗歌的全部。数不清有多少首,目录用小字排得密密麻麻,内文一首连着一首集装箱般地排列在一起,每页都是双列排,有的古诗是四行列排。凡407页。刘老说,如果按《半岛诗选》这样排列,他这本书要出四本。
坐在那里匆匆翻阅,果然是新诗古诗都有,从诗体看杂乱在一起,很不协调,其实是有严格编序的,那就是写作时间的顺序。内容无法细述,但我敢说这(以及与这本书一样的别人的文学作品,或许我没见过,但我相信有)是中国当代文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想到我无法保证这些作品不埋没于世,这些作品无法在历史上留下它们的印记,内心就感到一种隐隐的痛。
近九点半的时候,我告辞。刘老执意送我,再三推辞不成。刘老走到门前,站着,用长长的提鞋的靶子把鞋提上,送我出来,一直送下电梯,过了珠海一路,送到225路车站,并告诉我在哪儿转车,一直等到车来,看着我上车。
2011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