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农村婚礼的场面
理事会读写营第三期第十二课作业
一段有细节的环境描写
今天是老王家大儿子大力娶二婚媳妇儿的日子。
五月的天气,不冷不热,大喜的日子,天公作美,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道路两旁的树木已吐出嫩绿的叶子,喜鹊在上面嘎嘎地叫着。
新房就坐落在路旁的一个独门独户的院子里。
院子四周用石头砌的院墙,上面每隔五、六米用竹竿插上彩旗。
朱红色的大门中央贴着红双喜字,大门向里侧开启,门轴两侧插上了红旗。
进入大门,中间是一条上坡水泥过道,直通屋前的平台,过道两边是菜地,菜地四周用厚厚的帆布搭起了棚子,里面摆满桌椅,等典礼一结束,来的客人要在棚子里吃饭。
顺着过道上走到屋门前的平台,这是三间大瓦房,中间开门,东西两屋可以住人,里、外屋门上贴着粉底黑字的对联,老式上下开的窗户,玻璃上贴着喜字。
东屋是婚房,已收拾一新,抹得光滑的水泥地面干净平整,门口对着一排组合柜,里面摆着不少东西,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对新人半身的婚纱照和一台收录机,新郎穿着深色西服,打着领结,新娘穿着白色婚纱,他们面带微笑,看上去幸福甜蜜。
北面是一铺火坑,铺着炕席,炕梢摆着炕琴,炕琴的玻璃是双凤朝阳的图案,分上下两层,上面空间大,能放被褥,下面空间小,能放衣物。
炕头的墙上贴着一米见方喜鹊登梅的图画,两边是一副四言对联,左侧写着花好月圆,右边写着永结同心。
火坑对面摆放着沙发,电视柜,窗户两侧挂着粉红色的沙质窗帘,屋内用品摆放简单,但不失温馨,窗外不时有人趴着玻璃往屋子里看。
西屋更热闹,炕上摆着一张长方形桌子,一位60岁左右的老者端坐在桌前,带着眼镜,用毛笔正在记人情帐,上面是名字,下面是金额。
不要小瞧了记人情账的人,他是村里少数会写毛笔字的人之一,字体刚劲有力,做事稳妥,钱账分毫不差。
坐在他旁边还有一个五十上下的一位长者,负责收钱,两人配合默契,一唱一和。
桌边围了不少人,手里拿着钱,看到随礼多的,大家啧啧赞叹,这舅舅真有样,姑姑别人比不了……
大力的第一任媳妇,前年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媳妇。
虽然是二婚,王家上下很重视,老两口离儿子家住得不远,他们提前帮儿子给屋里墙面刷了白浆,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大力妈给做了新被褥,准备了金、银首饰。
老两口自家养的大肥猪年前也没舍得杀,就等着大力结婚时再杀,省下了买肉钱。
毕竟这是儿子的大事,虽然是农民家庭,不太富裕,但是也要尽力做好,在亲戚朋友面前也有面子。
这时院子里挤满了人,来参加婚礼的人,有大力的七大姑八大姨,和家里有人情往来的亲戚朋友和邻居,大人,孩子都穿戴一新,喜笑颜开,大家在院子里谈笑,等着结婚典礼。
屋子前面的平台上,累起了两个炉灶,生了两炉焦火,焦火热量足,已经烧得通红,火苗泛着蓝光,上面各放了一口大锅,里面煮着猪肉,呼呼的冒着热气,不时传来肉的香气。
农村的酒席实现行一条龙服务,不用主人家准备锅碗瓢盆,厨师和服务员正忙着备菜,整个小院充满着喜庆热闹的气氛。
此时,大力正在接亲往家来的路上,雇的五辆红色小轿车紧紧跟随,显得很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