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07 怎么才能写好一张卡片?(卡片写作系列)

2022-09-05  本文已影响0人  吴佩在天涯

《卡片笔记写作法》我个人已经阅读了2遍,花了接近15个小时。践行了一下书里面的卡片笔记的方法。里面的碎片化的操作技巧还是比较多的。所以打算开一个系列来总结一下,卡片笔记写作的体会。

今天主要说一说,怎么才能写好一张卡片?

目录:

1、写卡片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在输出文章的时候毫不费力。
2、写卡片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3、写作的卡片模板是怎样的?
4、为什么我遵循了原则,写作还是很卡顿?

1、写卡片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确写卡片的目的是为了能在输出文章的时候,可以毫不费力。

这也是卢曼建立卡片盒的目的所在,如果不是为了输出项目或者文章,卡片盒的存在意义不大。

既然明确了写卡片的意义为了更好的输出,我们也就需要了解写文章的卡点有哪些?

现在试想一下,你正要打算写一篇文章,你打开了文档软件,看这空白的屏幕,你打算敲下第一个字,可是大脑里面同样是一片空白,此时你会想起那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脑子里面或者手边没有素材。

这正是卡片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素材的积累。

好的, 既然知道了要用卡片来积累写作素材。那么你也通过阅读积累了几十张卡片,当你有了卡片之后,你正要信心满满来组合拼装卡片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来了:你发现卡片和卡片之间很难直接连接起来,甚至于很多卡片的内容你一眼看过去,像是新的一样,你还要重新花时间去理解,更别说找到卡片之间的逻辑关系二了。

有了素材卡片,却用不起来,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出在卡片的可复用性太低,仔细来说就是:卡片的内容比较散乱不够聚焦、卡片的笔记没有用自己的话去转述、没有提前建立新旧卡片之间的联系。

2、写卡片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上面说到的卡片的问题,都是在拼接卡片成文的时候,我自己的发现的。本来以为,有了几十张卡片可以很流畅的写出一篇好文章,但最后发现还是太简单了。说的也是,就像厨师要做大餐,就算把好的食材都买回来了,没有好的厨艺和对于烹饪流程的烂熟于心,食材也很难做出大餐的。

从上面的三个问题,总结出写一张卡片的时候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一卡一事
一卡一事,简单来说就是:一张卡只说一件事,简洁精确。

正如曾参与iOS系统设计的安迪(Andy Matuschak)所说:像原子样的笔记,一次一件事。这样既能快速掌握事情的全部,也方便在不同的话题间建立联系。记录太宽泛很难聚焦,太零碎又会让连接模糊。

一卡一事,就是做到内容的聚焦的。这样才方便后面不同的卡片之间建立联系。这样也可以大大提高卡片的可用性。

一卡一事遵循的原则是:一张卡片只能容纳一个最小思想,不管这个思想是一句话,一个联想,一段旋律。

如果在写卡片的时候有多余的想法,可以另开一张卡片来写。这样就是可以不遗漏掉自己的灵感了。

如果以后在当前的卡片上有新的想法,可以使用软件的批注功能,继续添加,但还是总体一卡一事的原则不变。

关于一卡一事的重要性,集装箱发展的历史,可能更能说明这个原则的重要性。

1967年左右,美国人在打越南战争,大量的货物需要从美国本土投放到亚洲,这里面迫切需要运输货物的效能。大家知道军队后勤的效率要求是相当严苛的。

关于集装箱的运输计划美国军方做了各种各样的优化。最后他们找到了运用集装箱的最好的办法,提出了所谓的叫 3C 原则,那就是:一个箱子、一种货物、一个目的地。只有这样运才是最节省的。

比如说可口可乐,这一个箱子里面的所有货物都是可口可乐,运到这一个地址,打开箱门,就到了。这样的效能才能最高的,这是美国军方反复摸索十几年,才摸索出来的一个结果。

每一个小的卡片,可以类比成一个集装箱,里面只装一个观点或者问答,指向的都是一个大的输出主题或者输出文章。

2、用自己的话转述

做卡片笔记,我们是在好的文章里面看到新的知识或者有共鸣处想要记录的。

但大部分人会选择是直接复制粘贴下来。但是这样的方法,在刚开始做笔记的时候很爽,但是到了输出文章的时候就抓瞎了。

因为,会发现摘抄下来的文字,脱离了原来文本的语境,可能就根本无法理解或者说想不起来,这些复制下来的东西可以如何使用了。

这里最大的关键就是:笔记上下文的语境变化。

我们阅读做笔记,最重要的是:对于信息的重新架构、转换上下文语境的能力。

能够对问题、论断和信息进行重新构架,甚至比拥有广博的学识更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种能力,我们就无法将知识用于实践。

《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写到:

我们从文本的具体语境中提取出来的是在特定语境中服务于特定目的、支持特定论点的观点,并不一定属于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也不一定符合我们自身的语言习惯。要想将这些观点融入我们自己的思维体系,并放到卡片盒里,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话对其进行转述。

用自己的话转述文本至少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可以检验是否真的理解了文本的含义,另一个用自己的话转述,是符合自己的语言系统的,更容易记忆和提取。

不要很多人可能觉得用自己的话转述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如果不转述的话,不写下来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 因为这些知识无法再次使用。会导致记录的卡片笔记,在输出文章的时候一无是处,还不如不记录卡片。

3、和旧卡建立联系

卡片盒的威力,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卡片之间的远距联系。

卡片和卡片之间的远距离联系会产生不一样的灵感和火花。但是这样的联系不是自动生成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在制作卡片的时候去建立的。

这一点上,我自己做的也不是太好,刚开始写卡片的时候贪多,一天想要写个十几张。但是发现如果只是单纯追求卡片的数量,卡片盒的质量会下降。

卢曼一生写了9万张卡片,30年见出了58著作,平均下来每天也才6张卡片左右。

写卡片是个长久的功夫,书里面也是建议一天写3张卡片是比较合适的。

3张卡片的数量要求不高。但是要去提高卡片的质量,除了上面的一卡一事、自己的额话转述的两个原则,还需要遵循另外一个原则:把新卡片放入卡片盒之前,要考虑如何与旧卡片建立联系。

卢曼的原则是,在新卡片进入卡片盒之前,一定会找到和旧卡片的联系。

这个建立联系的过程有两个好处:第一,因为是建立新旧卡片的联系,寻找联系的过程中,势必要去复习原来旧卡片的内容,这样做到了一个复习的作用,第二,新旧卡片建立好了联系,在输出成文的时候,卡片之间是顺畅的逻辑关系,更容易减少输出摩擦阻力。

3、写作的卡片模板是怎样的?

基于上面的三个写卡片的原则。我在其他使用卡片大法写作的伙伴那里学来了两个模板。一个是学习骇客 Leo 的:问答补引,一个是欢喜笔记的:见感思行。
问答补引,详细说是:自问自答,补充,引用的文本。

看的文本,是在引用里面。自己看的了文本,想一想问自己一个相关启发的问题,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个问题,相当于是对文本的转述,补充部分是想到的其他问题或者其他需要探索的方向主题。

见感思行,详细说是:用自己的话把看到的文本转述、自己的感受或者个人案例、思考其他方向例子、自己可能的行动。

这两个模板都有好处,可以自己择优使用。我现在是两个都会有。

第一个侧重点在思考概念,第二个侧重点在故事观点启发。

4、为什么我遵循了原则,写作还是很卡顿?

写完了,三个原则,你可能觉得说你对于写卡片的原则了解了。但是即使你觉得你理解了,你在写作成文的时候还是会卡顿的。为什么呢?

因为上面的每一个原则都是需要:刻意练习的。

当你践行一卡一事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要聚焦写一个问题或者想法,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你要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写清楚,是需要琢磨你的用词和思考逻辑的,

当你践行用自己的话转述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总是有完美主义的想法说,作者明天比我高级,遣词造句都比我好,我就不用自己的话了吧。如果是这样,那这张卡片就是没有用的。因为你学习是为了六经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经。

当你践行建立新旧卡联系的时候,你会发现要去寻找建立联系不是那么容易的,你需要对于你的写过的卡片是有一定的熟悉度的,如果你没有脑子里记住一些卡片,很难在放入新卡片的时候就能很快找到联系的,这都是需要平常多加复习回顾卡片的。

小结

写好一张卡片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卡一事,简洁清晰的语言只说一个想法一件事
用自己的话转述,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话,卡片就是无效的
建立新旧卡联系,只有足够多的联系,输出文章的时候才能毫不费力。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这个卡片写作系列会持续更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一下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