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你啊》读书笔记(四)如何在“分歧”中寻找“共识”
禹临危受命后,反思了父亲的治水方法,发现:修建堤坝并非良策——不管修得多高多厚,河水都会把它们冲倒。
如果修筑堤坝不能解决问题,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是什么呢?突然有一天,他灵光一现:“是挖掘水道!应该疏通,而非堵截。”
当某人拒绝我们做某事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向他解释为什么他要接受我们的提议。而一旦他没有选择让步,我们就会继续解释,或者提出更多的论据。我们想通过自己的解释强迫别人接受,而对方却和我们做着同样的事。这就如同两个聋人之间进行对话:“不是的,因为……”,“是的,因为……”,没完没了。但其实一个简单的词就可以扭转局面——“为什么”,一个简单却威力无穷的词语。
“解释”的堤坝,会使得你与他人之间形成对立。你越是反对他,他拒绝得越坚定。
问别人一个问题,就是给别人一个讲话的机会,这就如同为河水提供了一个流淌的渠道一样。河水为大禹的水车提供了动能,而回答恰恰能为你提供新的信息,使你能够立刻看清在那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果没有“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知道他们的诉求他们的目的。这就是“不对抗”的魔力,也可以称之为“以退为进”。退,就是顺应阻挠、困扰、反对我们的意见。
当别人拒绝你的某项提议时,你首先需要对其背后的原因表现出兴趣,态度要尽可能诚恳。然后认真倾听他的回答。他的回答就像一座金矿一样,包含很多值得推敲和利用的信息。这就是秘诀。
当他向我们解释自己拒绝的原因时,他会一条一条地指出在哪些情况下他有可能做出让步。他为我们指明了入口,我们可以从这些入口进入,最终获得他的同意。然后,可以结合他所说的原因,提出一个解决办法。有了这些,他才会同我们达成协议,因为他从中看到自己有利可图。
糟糕的是,有时候还没等我们张口问,对方就主动把他拒绝的理由告诉你了,但是我们往往不会听。我们只顾着找到对方论据中的漏洞,然后加以攻击。有价值的信息就在那里,而我们却视而不见。
我们总是乐于向别人解释为什么他们是错的,但其实我们最应该做的恰恰是表现出对别人的观点有兴趣。
道理很简单,但是运用很困难。你需要学会将“不是的,因为……”换成“是的,为什么?”,将武力对抗换成智力较量。
如果你想让别人对你产生兴趣的时候,就需要首先表现出对他人的兴趣。
当别人拒绝你时,先问问他拒绝你的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