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丽娅,这次你赢了
原创: 槽值小妹 槽值 今天
有人说,时尚是稍纵即逝的谎言。
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会停止对美丽的追求。
最近,佟丽娅的一条裙子“美”上了热搜。
这条号称扳倒整个时尚界的裙子,令人惊艳的不只是花纹,还有它独特的“垃圾”材质。
你能想象吗?
海岸冲刷上来的80多个塑料瓶,又或者大量的废料,也能加工成精美的服装。
素雅的花纹、光泽的面料、丝滑的垂感……
加上格格不入的“垃圾”面料,让佟丽娅又一次美到新高度。
同样是穿“垃圾”,舒淇更过分。
舒淇婚礼的一条白色连衣裙,也采用了环保材料。
相比于名贵的婚纱,这条裙子售价仅不到3000块,比较亲民。
效果也一点不比天价婚纱差,反而拍出了舒淇释放天性的自然。
环保,正在成为新的时尚。
很多品牌开始采用环保的概念,向人们推出刷新观念的新服装。
从海滩上的矿泉水瓶、洗发液瓶子,到垃圾废料,它们变身成褶皱服装,实在令人惊叹。
这些服装的存在证实了:美不只一种定义。
“一条‘垃圾裙’背后的秘密”
在人们追求时尚的过程中,动物制品一直备受争议。
动物皮革、皮草,外观精美、保暖效果好。
但不少人认为,人类的享乐,不该以虐待动物、剥夺动物的生命为代价。
2009年,欧洲皮草行业资源发起“Welfur”。
通过考虑动物的情绪、健康、自然行为、住房系统、喂养等多个方面,改善欧洲皮草农场的动物福利。
但在欧洲之外的地方,没有规则的约束,为了降低成本,农场可能用非人道的手法获取皮毛。
不得不说,动物制作的衣物,如今不是大多数人生存的必需品。
很多时候,它起到的只是装点门面的作用。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真的需要扒掉那么多动物皮么?
《芈月传》中,孙俪和刘涛扮演的角色穿的就是仿制皮草。
“娘娘”在微博中说明:
“话说现在的人造毛做的真的很好,无论手感还是颜色。
如果喜欢穿毛毛的朋友,真的可以选择人造毛。”
网上流传过很多视频,来描述那些动物被杀害前的残忍。
而人造皮草的出现,确实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伤害。
除了减少使用动物制品,还有很多新型材料面世。
成熟的垃圾改造工艺,则真正将垃圾重新送回我们身边,变废为宝。
比如,下面这条花纹复杂的丝巾,面料是由橘子皮制成的。
还有动物花纹的皮夹克,大多数人猜不到它的材质:菠萝叶。
菠萝叶中的纤维代替了传统皮革,制作了这件皮衣。
本该是腐烂在田里的废料,摇身一变成了实用的衣物。
实现这一设想的是Carmen Hijosa,也是“菠萝皮革”的发明者。
26岁成为皮革商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菲律宾发现了一种神奇的材料——菠萝纤维。
这种纤维来自带满尖刺的菠萝叶片中。
去除叶片两侧的尖刺,刮破叶片表皮,就能看到其中的白色细丝,也就是菠萝纤维。
每根菠萝纤维的长度能达到80~100cm,虽纤细如发,可韧性很强。
几十片菠萝叶中提取出的纤维成品,足以拉动一辆汽车。
经历清洗、晾晒等工序,菠萝纤维能成为良好的纺织面料。
菲律宾人很早就已经开始用菠萝纤维进行纺织、编制衣物。
但 Carmen 不满足于此。
她将菠萝纤维打成胶状,压制出完整的纤维材料,进行环保染色和处理。
这样制作出来的菠萝纤维,能得到如皮革般的质感。
也让这种环保材质运用到服装行业当中。
人类的创造力远不止如此,看这双拖鞋:
制作它的“塑料”,是和鞋子八竿子打不着的海藻。
它看起来,跟普通鞋子没什么区别。
但取自天然海藻,可降解,也能减少塑料生产带来的污染。
原本以为时尚与环保互斥,看到这些制作工艺,会发现垃圾做的衣服也可以美观。
“海洋,逐渐被塑料吞没”
前几日,一批环保志愿者把捡拾的海洋垃圾做成了艺术品展出,
一个个闲置的行李箱,外面覆盖着尼龙绳、塑料瓶等海洋垃圾;
里面装有用安全帽、电线、啤酒盖等制作的“被缠住的乌龟”;
用对讲机、鲍鱼壳、塑料袋等制作成的“水中美人鱼”;
泡沫、布条、垃圾袋等制作成的“哭泣的水母”。
垃圾化身艺术品,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围观。
这些造型奇特、艺术感十足的作品,虽不是什么大制作,却能让人直观地看到垃圾对海洋生物的伤害。
大量的塑料,逐渐吞没了人和动物的生活。
一名英国男子在巴厘岛海域潜水时,拍下触目惊心的一幕 / 视觉中国
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抛到海洋中的大量垃圾,都对海洋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很多海洋生物、生活在海边的动物,都难逃被塑料支配的恐惧。
前几天的新闻里,一只海豚妈妈让人心碎。
在海面上,小海豚已经死去,海豚妈妈用尽所有办法让它浮起来。
每当小海豚下沉的时候,海豚妈妈都会潜入水中把它重新捞上水面。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人类拍下这样的一幕。
去年7月,同样的场景出现在一对虎鲸母子身上。
一只虎鲸妈妈在幼崽夭折后,始终不忍放手。
带着它至少在海面上拖行了17天才终于放弃,期间虎鲸妈妈至少游了1000英里。
《蓝色星球2》中也上演了类似一幕。
动物和人类一样,都难以面对“死亡”。
在纪录片中专家推测,小虎鲸的死亡原因可能是因为喝了妈妈的“毒奶汁”。
而海洋污染不仅让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得艰难,也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那些被丢在海洋中的塑料,正重新回到人类的餐桌。
国外研究发现,人每周摄入约2000颗塑料微粒,相当于全球人均每周"吃下"一张信用卡。
虽然对人体的危害尚不得知,但不得不令人们的未来担忧。
你可能每周都在吞掉一张信用卡
欧洲塑料协会 PlasticsEurope 的数据显示——
2017年,全球生产了3.48亿吨的塑料制品。
不论是人们日常使用的塑料袋,还是一只饮料吸管,都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降解。
因此,塑料替代品,一直以来是研究的对象。
前不久,墨西哥人以芒果为原料,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塑料替代品。
墨西哥科学家称,这种芒果皮塑料制品,硬度和韧性和塑料相似,有潜力成为塑料的替代品。
比起传统塑料,这种塑料制品6个月就可以降解。
有一些人,在用自己的行动坚持让世界变得更好。
“再小的努力,也能让世界变得更好”
时尚圈的环保衣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买到。
与普通衣服相比,它们的价格相对偏高,生产还没有普遍化。
穿上菠萝叶做的衣服、苹果皮做的鞋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环境问题从来不曾远离我们,为环保做出贡献的人比比皆是。
24岁的荷兰少年Boyan Slat是“海洋清理计划”的发起人。
他的梦想是在16岁那年种下的,他立志要清理掉所有的海洋垃圾。
没想到,听上去像天方夜谭的梦想,在8年时间内不断尝试后,已经有了起色。
在经历一系列的坎坷、最终众筹到440万美金的他,开启了海洋清理计划,建立一个海洋清理系统。
他声称,原本依靠海洋自净需要7万年才能清理掉的垃圾,只需要部署60个海洋清理系统,就能有望在5年内清理掉太平洋垃圾带中一半的垃圾。
经过多次试验,第一个海洋清理系统已经部署实验,即将正式投入使用。
而打捞起来的塑料,团队还会将它们制作成更加高质量的产品,来循环使用。
大多数人很难做到他的程度,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6年,全球产生了4470万吨电子垃圾。
电子垃圾中包含大量金、银、铜等高价值材料,价值几百亿美元,却只有不到20%被回收。
今年2月,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组委会宣布——
日本将使用从废弃的电子产品中提取的金、银、铜,来制作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奖牌。
随后奥委会再次宣布,残奥会的领奖台,将利用家庭丢弃的一次性塑料制作。
用废弃的电子垃圾制作奖牌、用垃圾塑料制作领奖台……
虽然不比金银名贵,却让获奖增添另一份重量。
2018年,一位叫林鹏的年轻人,用了4个月的时间,骑着三轮车走完川藏公路。
他一边骑车,一边捡拾路遇的垃圾。
回去之后,他发起了“拾途行动”,召集志愿者环绕全国、捡拾垃圾。
同年,全球有158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清洁日发起了垃圾捡拾行动。
在中国,有超过10万人参加了活动,一共捡了700多吨垃圾。
捡拾垃圾成为一种新风潮,“捡垃圾挑战”也在社交媒体上流行一时。
环境问题虽不能一夜之间全部解决,捡拾垃圾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
意识到问题所在,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比如明星身上穿的一条环保裙子,普通人日常少用的几个塑料袋,自带的餐具和菜篮;
不乱丢垃圾,绿色出行,少用一次性用品……
小小的举动也能为环境保护做出一份努力。
地球从来不需要我们的拯救,人们需要拯救的只有自己。
再小的努力,也能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给文章点个赞吧,或许你没有那么宏大的愿望,但一个简单的环保动作,也正在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