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 || 邮局——相信的家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晴
今年突然想起来学手语,买了本初级的书自学,娃很支持,又给我买两本(中级和高级),目前还在自学初级。
没学之前觉得很难,学习之后,觉得手语发明者还是很尊重生活的一些习惯、用法和常识、道理,所以初级学起来并不觉得很难。
边自学边领悟,觉得手语发明者很有智慧,有的手语词汇很有趣,比如“食堂”是复合手势,由“吃饭”和“家”两个词语组成,我意会过来就是“吃饭的家”是食堂:)
像这样的还有,仔细想想觉得不仅有趣,还颇有道理。比如“超市”是路+左手抓一下+右手抓一下组成的,我意会的就是“去,左右都拿来”:)像极了我们去超市采买的样子。
又比如“地铁”,也很形象,左手五指张开掌心向下,右手五指弯曲在左手下向前移动,我意会就是“地下爬行”,也很像地铁在地下忙碌穿梭的情景。
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邮局”这个词语,是个复合手势“相信+家”组成,我意会就是“相信的家”,我觉得这个词语的创造者最富有智慧了。
想起以前年代通讯没有如今发达,邮局可是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条信息枢纽,城市里、集镇上,绿色的邮筒最醒目。印象中,医院主打白色,消防主打红色,而邮局的标志颜色是绿色。虽然我不明就里,但却觉得绿色和邮局最搭,邮局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情感纽带,承载着四通八达的通信往来,就应该是绿色的。
也因为绿色代表着希望,人们盼望信件的到来,或者期冀信件寄达的时候,心里总是充满着期待。从前的日子慢,那时的邮局热闹非凡,每天都挤满了人,邮寄包裹、书信和寄钱的人络绎不绝。我记得小时候老家集镇上才有邮筒和邮局,其实那时候叫邮电局。后来读高中才见到县城的邮局,比集镇上的大,那时各地大小的邮局,仿佛一座座历史驿站,汇聚着无数人的信息往来。
那时的邮局值得信任,寄钱也好,寄书信也罢,虽然慢一点,但值得信任。我记得自己是高中毕业后才正式接触邮递人员,最早就是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了,后来开始写书信,给家里、给同学写信,再后来还写稿子寄出去,我还拍过电报,按字数收钱,也寄过包裹、明信片等,每一件都能顺利安全地抵达。邮局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枢纽,这种“慢”的真诚让人们感动。
我喜欢和怀念以前的书信年代,当那些文字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收件人手中时,熟悉的字迹所带来的“见字如面”的仪式感,真真切切地传递着一份牵挂和温暖。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的迭代更新,邮局里的人越来越少,曾经热闹的邮局已经渐行渐远,我们小城的邮局门脸还在,大部分已改为快递业务,虽然邮局的一部分使命还在延续,但邮局带给我们那种浓浓的希望和期盼的味道变淡了,唯有城市一角静卧的那抹邮政绿,在喧嚣中静守岁月的温情与故事。
土豆随拍紫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