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书评
语文课本中,但凡提起名人异事,泥人张和刷子李那是板上钉钉的头几名。再说起语文阅读题的文章,苏七块和张大力又是眼熟得不能再眼熟得字眼,就差阅读题里面的逐句分析了。于是,冯骥才这本【俗世奇人】就这么落入我的备选书单了。
【书籍背景】
冯骥才的作品多次入选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不仅是因为其风格利落干脆的写作风格,更因为在他三言两语的一个故事里,半露半埋地讲了很多个深刻的大道理。
一篇文章中,多个人物,不同行为,凝聚出最明显的关于人性的揭露之外,还可以从里面出现的每一个人物角色咂摸出新的见解。不同于其他文章作品看主观意识的瞎猜领悟,冯骥才作品中的人物个性分明,叫你一看就明白了,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这事情就是这么发生了,一点都没来虚的。
是本类似【三言两语拍案惊奇】的小故事,不过比这个好读多了。
【书籍内容】
书中圈定了一个地点和时间段,就清末民国之间的天津卫码头。那儿曾因为是水陆码头,还连接了当时的国际轨道,是以生出了许多名人异事,作者瞄准了市井生活中的身怀绝活的人物,安排了一段段的故事。
开头就是一个小长篇的传奇故事,讲述一条清朝末年的“神鞭”,在经历了民国造反的炮弹之后,悟透了祖宗传承下来的家族精神,成功地摆正了自己的人生道路。那句“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遂成为了点睛之笔。前面对亲爹遗言的维护与谨守,瞬间与后面这句大彻大悟的话形成了对比,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
再后面便也是介绍各类各行的具有绝活的人物,配以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就能让名不见经传的老师傅们跃然于纸上,看起来简直能让人一发不可收拾。里面的人怎么可以这么有趣,天津卫这块弹丸之地的民众怎么如此有格色。
除此之外,值得一说的还有文中全都是以天津话和古典小说的白描下笔,用词精干准确,不拖泥带水,天津行话手到拈来,单是用眼睛浏览过,都能觉察到说书般的趣味。很是有意思。更别说里面充斥了许多对清末民国的环境描写,甚至对着装的描写详细到布匹用料和衣上饰品,是十分详实的描写素材,可以借此一窥当时的生活习俗。
【阅读感想】
里面有很多天津行话,像是市井生活里经常被民众挂在嘴头的民间谚语。初不觉得有什么含义,可再重复一遍,好像就都懂了里面藏着的弯弯绕绕。比如说这句,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音乐赋予你优美的旋律,然而是听众的主观意识赋予音乐指代的情绪,这跟朱光潜的【谈美】中那句——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能够维持的,也要读者帮忙才行。有同工异曲之妙啊。
书中当然不止这一句,还有更多具备韵味的句子值得回味,更多的当然是诸位自己去看更来的实在啊。
最后转述一句话: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焉,靠边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