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生死

2020-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高远315

男孩和女孩是在医院里相遇的,同病相怜,很快便成了好朋友。

终于有一天,医院告知他们的病情已到无法医治的地步。

他们各自回家后,病情在一天天加重,但他们都没有忘记曾经的一个约定,那就是写信鼓舞对方。

三个月后,女孩手中握着男孩的来信,带着微笑合上了双眼。

痛心的母亲在整理女儿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叠尚未发出的信,其中一封告诉妈妈:她曾和男孩有一个约定,答应和他共同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让妈妈替她履行诺言,并把信陆续寄给他。

母亲无法克制自己的感情,决定去见这个男孩,并让他知道有一个女孩要他好好活下去。

找到了男孩的家,她看到的却是桌子正中黑色镜框里一个生气勃勃的男孩。

男孩的母亲泪流满面,拿起桌子上的一叠信,哽咽地说,男孩在一个月前已走了,让她替他发出那些给女孩的信,因为有一个与他命运相同的人在等着他的鼓舞……


生死之恋,生命的扶持。

同命相怜。

年轻的男孩女孩,在最后的时光里,相互温暖,祈盼对方能够多活一些日子。

女孩走时,放不下男孩,嘱咐妈妈继续寄出那一叠信件。当她的妈妈找到男孩家里时,才知道男孩已经在一个月前离去。

故事哀婉动人,令人心碎。

年轻生命的逝去,能够引起我们更多的感伤,也令我们无奈而沉痛。

想起佘[ shé ]艳。

一个年仅8岁女孩,患了急性白血病,在得知自己治愈希望不大的情况下,她把剩下的54万元捐款分成七份,给了七位和她一样患了白血病的青少年。她自己却带着微笑,安然地离开了人世。

她临死前要求在她的墓碑上刻上:“我来过,我很乖。”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我们旁观人世间的生死离别,有兔死狐悲之感。虽然不能完全体会亲历者的悲凉,但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从而使我们更感到生命的宝贵,只此一次。

危重病人与普通人之间,隔着一条已经若隐若现的生死鸿沟。此岸与彼岸。那是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也无能为力的感觉,隔岸观火。

有些爱恋,有些生死,给人类持久而永远的感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