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座城
我现在就启程,眉山太远。
所谓追随,就是这样亦步亦趋。
一程山又一程水,一步一行,经长白山,踏千山,过黄河,走燕山,渡长江,穿秦岭……从东北到西南,迢迢千里,我不省略一个脚步。你就这样近了。——我走近了你,你走近了眉山。
一个人,一座城眉山古称眉州,你可知道为什么后来又叫了眉山?相传有人见你眉如山丘,智冠五洲,觉得这样的特征恰好符合天相,便建议县令改名为眉山。现在想来,这其中更多的是对你的尊崇和仰慕。
“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之名,不仅来自“八百进士”,来自“三苏”,无疑,更是你的盛名成就了眉山,赋予了它从未有过的精神品性,成为眉山永恒的城市符号。眉山有你就够了,在你深厚而光辉的文化中成长,没有哪一个城市会比眉山更有幸。
千年后归来,近乡情怯吗?你看到的是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像我们提起你,仿佛是一个遥远却相知的人。
一个人,一座城当耶稣回家乡布道,拿撒勒人不但拒绝,甚至说:“这不是木匠的儿子。”耶稣因此感叹,“没有先知在家乡被人悦纳。”
可是,你回来,我分明看见眉山忽然隆重起来。古老的房屋,簇新的楼宇,草木,一枝一叶一花,街巷,一砖一石一墙……它们都有了表情,似乎从沉睡中刚刚醒来,明亮,生动,欢欣。好像都在为你的回来做好了准备。
刹那间,你和时间对望,你知道,眉山一直在等着你,它一直为你葆有千年来所有的过往和荣耀。
一个人,一座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到眉山,是不是便会获得神谕般的灵魂深处的安宁和力量。回到眉山,是不是觉得人世间发生的一切皆可原谅,空寂的世界便一下子饱满充盈。
时光辗转,你虽是满面风尘,步履匆匆,半旧的长衫仍难掩从容、峻朗。依然是那个纵浪大化中的你,不忧不惧;依然是那个于荒冷中制造温暖情致的你,明心见性;依然是那个才情横溢、诗文书画卓绝的你;依然是那个眼神干净、气度开阔、天真烂漫的赤子。
一个人,一座城避开白日的嘈杂,在一天中最安静的黄昏,陪你走进纱彀巷。
纱彀巷,给你方向,你由此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同时拓展出内心无限丰饶的疆域。“故乡飘已远,往事浩无边”,你可曾想过,有一天,还会回到这最初的地方。
小心地推开木门,迈进庭院。它们一定认得你,它们认出你就是980年前在这屋子里呱呱坠地,从此叫响世界的那个孩子。可是,你的那棵梨树还在吗,梨树下,你和弟弟辙的笑闹声还在吗。墙外传来飒飒之声,可是你记忆里的那片茂林修竹?你缓缓走着,努力寻找着那方池塘,寻找从前那密而宽厚的荷叶上,亭亭而立的荷,白的,粉的……清雅无尘。
你想更多地端详这片土地吧。庄稼已经种下了,田畴错落,稻秧欢快地舒展着绿意,泛着晶亮的光泽。去看看岷江的水吧,是不是依然浩荡流淌,它还是从前那样清澈吗?江面上,可还有扯起的点点白帆?送你远行京都的那一叶,可还泊在岸边等你?眉山的一街一巷变了模样,亭宇楼房,你可认得?脚下的石板路,清洁,坚硬,可还有你年少时跑过的足印?
有什么穿过初夏的细雨,濡湿了你的双眼,氤氲的气息终于有了熟悉的质感传遍你的周身,你不由得颤抖了一下。那是路边推车叫卖芝麻糕的小妹妹,你听到久违的乡音。
一个人,一座城眉山终究有些许陌生,而乡音让你不再孤独。
前生今世。时光铺展,世易时移,眉山还在,却已不是你从前的眉山。它需要成长着向前。
一个人,一座城。
这样一次归来,更像是一次与眉山的秘密对话,或者是对这座城市的一次瞭望。
人世间,理解与给予,是彼此间相互的。眉山给了你一个起点,你把所有可能的荣耀给了眉山,你给眉山的也并不是终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背负你的盛名,你的眉山,是否骄傲中也有忐忑和沉迷。
追随,也并非亦步亦趋。
一个人,一座城所谓家园、故乡,不仅是一个已知的存在,更是一个未知的需要重新构建的产物。故乡的核心,不仅是生养你的所在,以及它弥漫出来的气氛和心绪,更应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理念和精神。林语堂说,你是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那么,你的眉山呢,它会在现代中走多远。
你与眉山,正如但丁与佛罗伦萨,阿尔卡拉之于塞万提斯,巴塞罗那之于高迪……或许你们都无从预知自己及自己的作品,将如何成为一面拥有无穷景深的巨大镜子,持久映照乃至塑造着故乡城市的每一个细节——色彩、温度、声音、气质、力量以至政治、伦理、文化、艺术史和空间观。但或许命运早有安排,让每个时代都感受你们丰沛而强大的缺席在场,并成全这些幸运之城。
眉山呢,它知道对自己应该怀有怎样的期许,它站在你的肩头,以更高的姿态,去探求城市的灵魂,——更为深远、畅达、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