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担过重会导致肤浅
“双减”政策的出台给中国的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学生带来了无以言表的福音,家长们也是举双手赞成。
“双减”政策何以如此受人欢迎,主要是因为目前学生的学业负担太重,导致家长、学生内卷现象发生,而这种内卷导致的结果将是学生创新能力差、创造性思维欠缺,学的内容太多,但是一天只有24个小时,不可能用25个小时去学习。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太过肤浅,只了解一二,未深知三四。
1952年10月5日,爱因斯坦应《纽约时报》教育编辑之邀,写了一篇题为“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的专文。文中提出,“对于有价值的教育而言,发展年轻人的批判思维也是至关重要的,而过于繁重的课业压力(学分制)则会大大危及这种批判思维的发展。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和粗俗 。”“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在受教中觉得像收到了一份宝贵的礼物,而不是一份沉重的负担。”可见,教学应该是一份礼物,是一份老师经过精心打磨、爱心雕琢、耐心传授的礼物,而不是一种感觉心情沉重、痛不欲生的负担。
我在《教育不能只做“加法”》一文中曾谈到,一味地增加学习科目尤其是考试科目并不一定就是素质教育,这样只能造成培养的“人才”不专不能,而不是一专多能。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却是拥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一专多能的人才,这显然是相悖的。
在给九年级同学上课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常识性的知识学生却不曾听说,知识面之狭窄出乎意料,但你要说这些孩子上学学习不努力,那就太让他们蒙受不白之冤了。试问一下,在小学阶段,哪个孩子不是家里的宝,哪个孩子不是参加了这个班又参加那个班,有些家长害怕孩子休息不好,就在从这个班到那个班的空挡里让孩子在车上休息一会。可见,家长不可谓不支持孩子的教育投资,孩子不可谓不努力成长,但是为什么到头来却出现这么不理想的状况呢?我想还是我们的思维出现了问题,是我们的认识出现了问题。只注重了给孩子加码,没注重给孩子减负,只注重让孩子多学一些艺不压身,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和喜好。
当然,负担过重不仅仅是家长的问题,学校教育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教育也存在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现象。题海战术屡屡上演,机械训练层层加压,到头来,搞的是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不胜其烦。上海市建平中学原校长冯恩洪在接受巨浪教育研究院采访时谈到一个案例,建平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试题时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不会只有一个解法,但同学们却说,我发现这道题不止有两种解法,老师你给我们一点时间,让我们试一下。结果,第二天同学们给出了八种解法。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老师为了维护教师权威,为了维护师道尊严,会出现以上的情景吗?
鉴于此,还是希望老师们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能够告诉学生这样的理念: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轻信、不盲从。告诉学生老师也会犯错误,甚至某节课上老师可以有意犯错;告诉学生要有怀疑精神,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哪怕不确定自己见解是否正确;告诉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钻研,对于自己喜欢的领域(当然是对人类有益的领域)要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学习的真正兴趣,学生才能形成自己发展的内驱力,才能在某一个领域变得不再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