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
之所以称之为发小,从中小学一起学习,一直到高中毕业,各奔东西。
发小大都共同生活在同一环境或同一大院里。
发小不仅是一起长大的,发小的父母们还在同一单位,甚至几十年过去了,发小之间连玩伴父母的名字都张口就来。
对于如今已年过半百的发小们来说,他们见面,大都不叫大名叫小名、甚至连发小的外号都张嘴就来。
发小之间那种特殊的情感,终生难忘。
后来,他们长大,他们离开村庄发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他们认识了新的朋友有了新的故事。
他们人生轨迹渐行渐远,只有在假期回村的时候。
偶尔碰巧能见上,也不一定会聊上两句,也不知道聊啥。
见惯了外面的钢筋水泥,加上在外事业并不如意,发现自己似乎有点越来越喜欢这种慢悠悠的生活了。内卷严重,拼搏不一定成功,不如躺平。
时隔二十多年,又像小时候那样,拖着拉着抱着非得让她去,迅速梦回小学,果然男人至死是少年,这么多年还是只会这个套路。
最后拗不过要哭的样子,还是送了她回家。之后再找,已经在回大城市的车上。
自此之后,总是有意无意的找她聊天
她想,他不会是想跟自己表白吧。
对于这个念头,她是既渴望又害怕。渴望的是,她身上青梅竹马的熟悉感很有安全感,作为一个单身主义又被家里催婚的厉害的怂狗,她觉得,如果非得找一个人完成世俗的婚姻和繁衍,同姓同村的是最好的选择,不用跟父母分开,孩子跟自己一个姓氏,坐月子或者带孩子,双方老人都在很方便。
害怕的是,如果在一起却没走到最后,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朋友还是半个亲人。
那段时间她用大学学过的“机会成本”把“接受表白的利弊”列了一大串,然而感情的事呀,真算,好像也算不清楚,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随心吧,管它呢。
故事的后续是,果然表白了,她在他的猛烈攻势下也答应了,成年人的游戏就是这么直接,没有拉扯,进度条一下子拉满。
那年大年三十,很冷很冷,似乎也预示着故事的结果。
凌晨零点,在漫天的烟花下,她靠在他怀里轻轻说着“新年快乐”,她觉得,一辈子这样好像也不错。
你看,像不像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的最后都是这样写的,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却没有写,在一起后,最初的荷尔蒙褪去,王子觉得公主越来越像小孩,越来越黏自己,时刻想要抱抱,一点小委屈就想要得到关心和呵护,得不到关心就患得患失觉得王子不爱自己,生气了要人哄,这些是公主爱一个人的表现,在王子眼中却变成了作。
于是感情从最开始的,王子的9分攻势公主的1分勇敢,慢慢变成了王子的3分热情公主的7分爱意,到最后王子的1分责任公主的9分欺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