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选择坚持
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加速迭代,人与人的链接越来越简易与便捷。人的本性,总是渴望被大环境情感认同,无论“好”与“坏”。只要有感知能力者,就能理解在群体中与个体时产生的能量的差异是巨大的,也正因为如此,造成被干扰影响、被焦虑、甚至是被价值取向,这些现象是普遍的,出现这样的原因是由于群体情绪的非理性,但也就是因为如此的非理性,所以从古至今那么多英雄豪杰能舍身为人、毫无保留的风险。在这样的时刻,各领域专家建议要开启个体情绪理性状态,用哲学的思维去思考事物的逻辑性。这样看来,人的一生是何其矛盾,肯定与否定、自我和他人、亲密与孤独、理想与现实、生和死,因为不同阶段产生的矛盾,伴随的质疑如影随形。如何选择与该往哪踏出下一步?我之前走的路是正确的吗?未来的路我又应该怎么走?我这样对不对、会后悔吗?人生的一个个问题推挤成一座高山,无法翻越。
有时候就会思考,自己的所有感知的问题与困难的根源到底在哪?当活动范围的圈子与自己的价值观存在差异甚至相悖的时候、当所有人反对质疑你的选择的时候、害怕被影响但是又不想被孤立等等......我左思右想,最后对自己的感知是我在逃避,逃避此时的“我”这个个体的不够强大,无法将所有都进的拥抱,尤其对于不好的一面产生的结果,是恐惧、排斥。为什么会恐惧呢?因为害怕失败、害怕被朋友圈否定排斥在外、害怕让身边的人失望,因为这些的害怕让自己对自己非常失望的恐惧。在承受这份难熬的时刻中,会让自己不停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无法解决的就煎熬的先放一放,经过一段时候后,回头看看,似乎那些我认为的有些问题(无论是能解决的还是无法解决的)都不存在,都不会再对我造成困扰。这时候我发现,我们的一生,或许就是在不同阶段发展自我,去否定自我然后再重塑自我的过程。
一个事物,无论好事坏事,在你这被认定为坏事,或许在他人那被说成坏事,所以事物本身是不存在好与坏的特性,一切定义来的来源都是自我的感知。时代在变,人也在变,但是变化的背后本质是无法改变。若真的明确自己所要到达的终点站,那么坚持自己的价值观,用有限的时光去很好的抵达,体验这个过程中所有有意思的时刻。很喜欢王小波的一句话:人生最后烟消云散,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但在消失之前,我们要让一切先发生。所以,一切的事物,没有一件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而是选择做才会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