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的驱动力

2018-10-21  本文已影响16人  思维雕刻路

好问题是自省的开始

有什么技能是你自己一直想学好却从未成功的呢?尽量都罗列出来。

相信我,几乎你罗列出来的每一项,背后起码都有一个“缺失的刚需”,否则你早就“翻山越岭”、“不辞辛苦”、“不屈不挠”、“上下求索”地搞定了罢?

然后看着每一项再仔细想想,那个缺席的刚需究竟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锁定那个刚需,让自己认同那个刚需,把那个刚需植入自己的闹钟,进而让它重塑你的大脑呢?

英语

我的英语学习之路从初中开始,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研究生两年。学校的生活中或多或少会与英语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英语必修课,英文电影选修课,英语角,英语演讲等等。但除了必修课之外,其他的一切活动我都可以“灵活”的躲避的,当时成功省去“英语不标准的尴尬”的自己,其实也放弃了锻炼自己英语的机会。

那么当时自己的脚步方向为什么是向后,而不是向前呢?还是没有驱动力,英语角自不必说,那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在一帮不熟悉的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弱点,这事想想就感觉难受(当时的难受没有解决,现在就依然难受)。英语演讲呢,口语好的人才应该去,我的口语差(其实是当时的口语差,而不是自己的英语会一直差下去,做出改变的话)。

缺乏驱动力!因为我的生活中有没有英语,对我的生活质量并不会有大的影响。如果不会英语,那就不用嘛,反正没有经济上的损失,还避免了心理上的尴尬。这就是想象中的好处与现实的困难之间的悬殊对比,即使我能短暂的看到别人流利的说英语的飒爽英姿,别人因为英语而获得的荣誉和奖励,但我没有实际的接触啊!驱动力根植于想象就像高楼的根基是沙子。

练字,Python,PPT,Excle等等不一而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