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多用的好处

2019-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吴洋的简书

一直以来,自认为自己其实挺笨的,做不到同一个时间做两件事情的时候,就在心里暗自责怪自己,为什么自己做事情的效率如此的低?归根结底,就是有点笨吧!在这件事情上面,对自己一定要刻薄一点,不然真的就可能一直笨下去了!

我还真的不信邪,对自己刻薄之后,总要给自己找回一点“颜面”吧!

最近,在复习姜文的电影,尝试着一边看电影,一边写文章。现在的这篇文章,就是在一边看电影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就当是证明一下,自己也有能力同一时间做好两件事情。

当然,看姜文的电影是提前做了功课,而且这次看是复习,也不是第一次看,所以有信心能够边看电影边写文章。

连姜文都可以做到一部电影多个角色,既是导演、又是编剧、还是主演,最后还要剪辑和宣传推广呢!你看,厉害的人,不都是身兼多职嘛!

姜文的电影看起来特别过瘾,充满了男性荷尔蒙,作为演员出生的身份,现在基本都是“十项全能”,在一部电影制作过程中,都是身兼过个角色,看他拍的电影,实在是多重感官体验啊!

从姜文第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到《太阳照常升起》,再到后来被禁的《鬼子来了》,后来又拍了《一步之遥》、《让子弹飞》、《邪不压正》,电影里面埋伏了大量的隐喻和讽刺,如果能够看到电影里面的暗线下面,隐藏大量的隐喻和讽刺,将会更有意思。对于很多人觉得姜文的电影太无聊的评论,我觉得肯定是很多地方没有看懂的缘故吧!姜文所有的电影,故事前提都有一个大的历史背景,在历史的背景下面看,小故事却暗含了宏大的历史故事。不会看电影的人,觉得他的电影比较小众,而看不懂无非是不愿意多做点功课,了解了故事背景作为前提,再也不是所谓的小众电影了!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写作将变得非常有趣,而且不知不觉中,电影看完了,写作也完成了。即使再精彩的电影,干坐两个小时只看电影,不做其他的事情,也会让自己显得有点无聊吧!特别是对于我来说,一个思维发散型的人,如果只看电影,不做点其他的事情,看电影还特别容易走神,想象力特别喜欢神游到其他地方。现在,何不如让自己容易走神的注意力,放在写作上面呢?思维发散型的人,应该就是特别适合“一心多用”吧!

这件事情,自己也不是没有做过,只不过当时在我看来,这里的“一心多用”其实就是之前自己提到过的“并联”。把两件事情并联起来做,就是一件有效利用时间的方式。两件事情并联起来做的前提就是,必须有一点事情是在非常熟练的情况下,这件事情根本就不要占用脑力,几乎就是靠惯性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然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同时做两件并联的事情,就是其中一件事依靠直觉就可以完成为前提。

这是看了华罗庚的《统筹法》得到启发,通过泡茶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同样的事情,如果学会运用并联的方式,将会帮我们节省更多的时间!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可以引出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有用的方法来。

显然,办法甲是最节省时间的方式,而我今天边看电影边写文章也是借用了华罗庚的《统筹法》,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而已!

但如果是一部非常陌生的电影,我想这样的“一心多用”的方式就可能存在问题,也可能就成为了“三心二意”,最后电影也没有看懂,文章写出来也不满意。本来是想提高时间利用率,最后却事与愿违,不过是浪费时间了而已!

所以,我提前做好了功课,如果是新电影,我断然也不会这个时候写文章吧!

阅片量大的好处就是,很多电影都成为了我的老电影,看老电影的时候,就可以用来写作了。电影院里面的新片,很多不一定有质量保证,去电影院看电影是有分享的,万一遇到烂片,付出的成本就太高了,所以,现在我很少会去电影院看片。而是选择在线看电影,这样至少能够保证看片的质量,所有的新片,不都会变成老片吗?变成老片的过程,就是让其他人帮我们审阅的过程,有了大众的帮忙,看片的质量瞬间就提高了很多,而且还能够提前做功课,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毕竟,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时间构成的,浪费时间看烂片在我认为,就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

看起来,第一次边看电影边写文章没有什么经验,这种情况下,我看文章质量肯定不行,也就不写那么多字了吧!回头再看看,需要改进的地方在那里,争取以后每次都有点进步吧,这才是我的想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