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

2022-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连俊艳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阅读2

——第一章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因为思考是费力的、缓慢的、不靠谱的,大脑最擅长的是视觉、运动等,这些要比思考有效的多,可靠的多。我们每天主要是依靠记忆工作、生活的,就像自动驾驶模式一样轻松;如果我们每天运用大脑思考过日子,那会让人疲惫不堪。大脑让人免于思考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重要的功能(比如视觉和行动)不需要思考。其次,我们倾向于用记忆而不是思考指导行动。大脑为了让人免于思考能够自我改变,也就是当同项任务不断出现形成习惯的时候会形成记忆。这就是我们教学当中要加强巩固练习,让新知识成为记忆,从而让大脑免于思考。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但他很脆弱。

解决问题会带来愉悦感。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时,你的大脑可能会奖励他自己少量的多巴胺,这是一种对大脑的愉快系统很重要的存在于自然中的化学物质。值得注意的是愉悦感源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经历一个深度的解决问题的艰难过程,愉悦感才会更强烈。

大脑让人免于思考,但人们还是喜欢思考,原因是解决问题能够带来愉快感,所以免于思考和人们天生好奇并不矛盾。努力解决难度恰当的问题是有好处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容易点的作业,但注意不能太容易,要在让思维容易点而不是降低题目的难度上做文章。

我们是如何思考的?

思考在将周边环境和长期记忆中的信息用新的方法组合时发生,这一组合过程在工作记忆中发生。这部分比较难,暂时存疑。

对课堂的启示。

回到开篇问题: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从认知学的角度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能否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那一种愉悦感。教师能做什么让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这种感觉呢?

一是确保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我们必须在备课计划中寻找学生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这样的任务多久一次?学生能否理解他们在做什么?

二是意识到学生的认知能力限制。认知限制与相关的背景信息有关。我所理解的背景信息是与要思考的问题相关联的已知问题。

三是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让问题变得有趣?通常使用的办法是使内容与学生相关。教师在备课时,从你希望学生在下课时能掌握的知识开始考虑什么可能是这堂课的中心问题,并考虑如何提出这个问题,使得他具有吸引学生参与的一定难度,又顾及学生的认知限制。

四是重新考虑何时提出问题。教师通常采用设置悬念,激发情趣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但是如果没有背后知识的支撑,这种好奇不能持久。那在设置情境与解决问题之间何时提出问题需要斟酌。

五是接受并应对学生间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前置预习单和课后巩固练习的时候要分层对待。难度适宜的问题才能适合学生的成长需求,让他们容易接受。

六是改变速度。意思是我们在正常的上课节奏中,当学生走神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地转换话题,开始一个新的活动或者用其他方法换档,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七是坚持写日记。解决问题能给人们快乐,但问题的难度需要恰到好处,这时课堂上的经验是最好的指导,需要我们随时把它记录下来,不要认为这是我们毕生难忘的。

存疑

在这一章的学习中有几个疑难问题:一是工作记忆,二是长期记忆。

试着用自己的方法理解一下所谓工作记忆:我们在解决某一问题的时候,涉及到解决问题的步骤,事物间的相互联系、逻辑关系,新知识在旧知识中的运用等,具有短暂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