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school同学会(无输出,白读书)

63/70 小控班 067—知识使人自由(二),自由从摆脱无知开

2017-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叹谁逍遥

上次说到了知识传播的载体—纸张和印刷术的出现,使得知识能够高效、大面积地传播。其实我之前是不太懂为什么造纸术会对世界文明有如此大的贡献,一来是因为自己所处的时代书籍和各类报纸、杂志很多,习以为然。二来以前不大喜欢读书,也很少买书,不了解这个世界。幸好自己觉醒的还算早,不想做一个聋子和瞎子。我也无法想像一个没有书籍和文字的世界。

之前说过欧洲的中世纪就是一个书籍匮乏,知识私有的时代(当时最普遍的读物就是《圣经》,而罗马教会其有统治的解读)。可到了1500年,这一年欧洲的文艺进行的是如火如荼。罗马教皇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对搜集古希腊的艺术品有着极大的狂热。没事就喜欢搞个艺术party,和各路艺术家们谈笑风生。“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底下的红衣主教收到教皇的启发也开启享乐模式,想必那个时候的主教们对于传播福音的兴趣没有欣赏艺术品大。底层的传教士表示很不满意这些主教的态度,有一位叫伊拉斯谟的神父就写了一本《愚人颂》来讽刺职责教会和贵族们的腐败,可以说把这些“艺术家们”好好批判了一遍。如果在50年前,他的这本书不会引起太多关注。可是印刷术的普及和成熟,加上出现的出版业使得这本书一下子火了。由于这本书写的通俗易懂,内容有趣,德意志地区的底层人民很喜欢。书中包括对教会实施改革、呼吁人文精神被人们接受。顺便说一句,当时的圣神罗马帝国(德意志地区)和罗马教皇的关系很不好,这个也可能是基督世界发生变革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得靠印刷术的普及。

底层民众有了意识和不满还要有人领导,这个人就是马丁•路德。路德对当时的罗马教皇没有好感,而且发现教皇和主教们的话和《圣经》上所说的并不相同。他认为人应该通过阅读《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不需要听从罗马教廷的解读和指示。当时的教皇—利奥十世正在加速世界上最大的工程-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一面又将各地图书收集到梵蒂冈的图书馆,客观的说这位教皇确实受到了人文主义的熏陶和影响,可是他做的事情也加重了教会的财务负担。“羊毛出在羊身上”,教皇不得已恢复了一项古老的敛财方法,即出售“赎罪券”。所谓“赎罪券”,就是一张羊皮纸,承诺减少罪人死后待在炼狱的时间。这件事要放在中世纪的欧洲估计没问题,可是到了人人可以读《圣经》的文艺复兴时代就不好办了。

当萨克森地区的僧侣开始强行推销赎罪券时,大大激怒了当地虔诚的居民,而马丁•路德为他们出头了。路德将他的反对意见总结成九十五条,后来被称为著名的“九十五条纲论”的“关于赎罪券的意义及效果的见解”。原本路德不想把事情闹大,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宗教讨论问题,故意用拉丁文写了这个意见。然而,热心的群众把它翻译成了德文马上就传遍了德意志和整个欧洲(知识武装的群众力量真是大)。事情闹大了后欧洲的每个人就要表明立场了,是支持罗马教廷的权威还是支持萨克森地区无名之辈马丁•路德。

罗马教廷得到这个消息后当然很不安,马上派人叫路德到罗马教廷训话。机智的路德知道一百年前一位反对赎罪券的教士杨•胡斯也是被叫去训话,最后被处以火刑。路德拒绝前往罗马从而被开除了教籍(这个惩罚在当时宗教统治的年代是很重的)。这一次路德当着大家的面把教皇的敕令烧了,也就无意中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基督徒们的领袖,周围的教徒怕他被抓走于是都开保护他,教皇也拿他没办法。

这之后路德就专心将《圣经》翻译成德文,让每个人都可以听到上帝的福音。最后也催生了路德新教和宗教改革。今天传统的天主教徒只有4亿多,而全世界有13亿左右的新教徒。而宗教改革是欧洲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不仅催生了新教徒,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和国家格局,而且间接导致了部分英国人、爱尔兰人和荷兰人向北美移民,从而催生了今天的美国。

回顾路德的影响,我们会发现印刷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知识一旦可以大量生产,普通人就可以获得直接的知识而不需要经过转述和再次解读。由于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圣经》的理解,罗马教廷的权威自然就丧失了。这也让我警惕,如果一个观点被奉为权威,是不是因为自己对这个观点知之甚少或者对这方面的知识不了解而导致的“权威膜拜”。再来看知识使人自由的观点,我们就会很赞同当时欧洲反对罗马教廷,并且还感受到作为人的可贵和尊严。林肯有一句话“你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但是决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而这个背后的力量恐怕就是经过知识武装的大脑和理性的传播。今天我们为造纸术的发明感到自豪,同样要为印刷术的发明感到庆幸(尽管不是中国发明的),这些技术让知识和信息得以迅速传播,吹散愚昧无知的空气,让我们自由和光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